德水观澜 | 节前敲警钟,让纪律为人情往来“划线”


□黄晓龙

日前,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这一“通知”一“通报”的组合拳,恰似一记及时的警钟,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划出了一道清晰的纪律红线。

为何要在节前这个特定时间点敲响警钟?中秋、国庆双节,历来是人情往来的密集期,也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敏感期。从过往经验看,一些不正之风往往借“礼尚往来”之名暗度陈仓——月饼蟹卡、烟酒茶等礼品礼金可能成为“糖衣炮弹”,内部食堂、私人会所可能成为违规吃喝的“避风港”。此时下发《通知》并通报典型案例,正是基于对“四风”问题规律特点的精准把握,体现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治理策略。这不仅是对“四风”反弹风险的未雨绸缪,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及时提醒和深切爱护。

细览通报的八起典型案例,可谓发人深省。这些案例涉及多个层级和领域:有的在民生工程中搞形式主义,调研走马观花、拍照“打卡”;有的长期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有的甚至在学习教育期间顶风违纪,违规组织或接受宴请;还有的以培训为名变相公款旅游,或在检查期间违规组织公款宴请。这些问题的暴露,说明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警示我们纠治“四风”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节前敲响警钟,重在防患于未然。《通知》强调“坚守节点、寸步不让”,这八个字体现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论。节日节点是检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试金石,也是观察一个单位政治生态的重要窗口。在人情往来最密集的时候严明纪律,在思想最容易松懈的时刻加强监督,这正是精准施策、靶向治理的体现。唯有守住每一个节点,才能串点成线、积小胜为大胜,让清廉自律成为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在强调监督执纪的同时,也要求弘扬新风正气,这体现了“破立结合”的治理思路。在坚决遏制不正之风的同时,积极倡导廉洁过节、简朴过节的新风尚,让传统文化节日回归本真。这种刚柔并济的方式,既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纪律红线,也指明了作风建设的方向。

“双节”将至,这份特别的“节前提醒”,既是对纪律底线的重申,也是对清廉文化的弘扬。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节日氛围应该清新而温馨,不该被人情往来所累,更不该被不正之风所染。让我们在享受佳节团圆之乐时,时刻牢记纪律要求,共同守护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让传统佳节在现代社会焕发更加纯粹的光彩。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