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含笑
9月30日是我国第12个烈士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以国家之名祭奠忠魂,既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它清晰昭示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是活成英雄期盼的“强大模样”。
回溯烽火岁月,英烈从未生而无畏。他们以“保家卫国”的信念驱散恐惧,用“民族大义重于生命”的抉择直面牺牲。正是这一个个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用生命换来了今日山河无恙、国泰民安。那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丰碑,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滚烫的信仰与担当。
缅怀英烈,从不是仪式的复刻、口头的纪念。真正的铭记,是将英雄精神转化为“让自己强大、让国家更强”的行动自觉。历史早已印证“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如今和平年代里,国际竞争的硝烟从未消散: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经济发展的风险挑战、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都在叩问我们——如何守住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答案唯有“自强”:从突破高端芯片技术壁垒到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从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每一分国家实力的跃升,都是对英烈最厚重的告慰。
对普通人而言,“强大自己”便是传承英雄精神最质朴也最有效的路径。英雄的伟大,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我们的坚守,也无需追求轰轰烈烈,只需在各自岗位上做到极致、拼到最好。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日夜攻关,为科技自立自强积蓄力量;医护人员在急诊室里与死神赛跑,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不辍,播撒知识与希望的种子……每个岗位的尽责坚守,都是在为国家强大添砖加瓦,都是以平凡之力续写英雄未竟的事业,让英雄精神在日常烟火中焕发新生。
传承英雄精神,更需让红色基因融入民族血脉,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要让英雄故事走出历史课本,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纪念馆里的实物展陈,让年轻一代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影视剧中的真实还原,让英雄形象从文字走向立体;校园里的主题宣讲,让英雄精神浸润青少年的心灵。当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成为每个人的价值追求,英雄精神便会化作民族前行的不竭动力,支撑我们在复兴征程上步履铿锵。
礼炮声渐远,英雄精神的回响永不停歇。这个烈士纪念日,我们回望历史、缅怀先烈,更要以英雄为镜、以自强为志——把“强大”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上,用吾辈之奋斗护佑山河锦绣,用国家之强盛告慰英雄之魂,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乐陵市铁营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