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 引领产业升级——两会热点聚焦②

□本报记者 王志强

做大做强产业体系,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全面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精准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如何把产业升级的“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做大做强产业体系 持续发力延链强群

我市挺起“产业脊梁”的路线明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加速突破,提高主导产业发展能级,聚焦延链强群持续发力。

夏津县新型纺织产业便是集群化的代表,该集群被评为“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人大代表,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表示,夏津县将聚焦工业强县建设,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细分为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绿色电网配套装备等7条产业链,重点推动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两个双百亿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对于企业而言,补链强链,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低仓储成本和运输风险等,实现产品就地转化,形成产业化发展。

对此,市人大代表、山东威阳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锋颇有感触:“一款医疗器械的生产,并不是我们一家企业在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上下游众多企业的帮助。所以,要更好更快发展,得聚沙成塔,集群作战。”他认为,延链强群,政府要在人才、科技、配套等关键环节给予支持。

“身为德城区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我们深知产业集群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市政协委员、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军表示,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格瑞德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主动对接上下游资源,邀请相关企业加入集群产业链条,共享技术、服务体系等资源,握指成拳,延链强群。

全面强化科技赋能 更大力度释放创新活力

搭建创新平台,有利于“卡脖子”技术的突破。

在这方面,市人大代表、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培中心主任王敏深有感触。“依托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我们研发了早熟鲜食、加工专用和耐盐碱希森系列新品种,推广了配套高产栽培综合集成技术,肥料、农药的利用率提高到了80%以上,增产25%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王敏表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企业将和省市联动,加大国家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

而在市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青峰看来,科技和标准化正赋能企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作为“双奥企业”,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狠抓科技,前瞻性地将基于3D运动视觉的智能化专用芯片、基于AI技术的人体智能化体质检测等行业“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上了日程。另一方面,聚焦标准的提升,从学习标准到参与制定标准,从卖产品到拥有行业话语权,泰山体育已成为国际赛场上的隐形“中国队”。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作为体育产业的龙头企业,将不断加大企业科研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卞青峰表示。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政策、引育并举,集聚青年大学生3.7万人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市政协委员,德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山东三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华新建议,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储备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推动数实融合发展 助力传统产业数字蝶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全力支持有研12英寸大硅片扩产和威讯、恒芯电子等做强做优,加快建设鲁北大数据中心,放大天衢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数实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市人大代表,天衢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大山表示。

近年来,德州天衢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了总投资93.4亿元、占地面积800余亩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成功举办2022中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峰会、2023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德州)峰会,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高纯溅射靶材项目相继通线量产,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省全国占有了一席之地。

推动数实融合发展,还需要智能制造赋能工程的助力。

“我们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将厂区内的机械手、智能加工中心和一条智能化运输线全部纳入一张网管理,打通了研发、设计、生产、仓储、销售等环节之间的数据可视共享,实现了24小时现场无人自动化生产,节约人工近300人,运营成本降低30%左右。”市人大代表、山东布莱特威健身器材公司总经理段铁民说。

为推进产品升级,布莱特威今年计划对力量器械产品进行“数智”赋能,通过加载软件系统和伺服电机,替代传统配重。

实施“千兆城市”提升行动,也将有利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德州产业升级相结合。“德州移动将发挥国资央企的优势,夯实全市数字底座,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德州产业升级相结合,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市政协委员,中国移动德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福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