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经济发展“进” | 德州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集成改革思维优化营商环境

环境优则企业兴、经济强。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改革,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亲清统一的政商环境、支撑有力的要素环境,以优化营商“软”环境赋能经济发展“硬”实力。

顶层谋划 系统治理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以集成改革思维抓营商环境,深化“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今年2月19日,德州新春第一会——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会上发布2023年度十佳“一把手”营商环境示范项目名单,工业企业落地全流程测绘零成本改革、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三全”集成服务等入选。

今年,我市又推出了40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由相关部门“一把手”领题攻坚。“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坚持“小切口、大成效”,紧扣企业需求谋划项目。“运用1+9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德州市纪委监委今年确定的“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在‘1+9’监督体系中,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协助引导推动功能,有力贯通人大、行政、司法、审计、财会、舆论等各类监督,构建起共抓发展、联动贯通的工作格局,以强有力的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全省率先探索“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改革的同时,回应经营主体的新期待,我市创新推出“一件事”改革,并在全省形成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今年,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迭代升级。

日前,在德城区政务服务大厅“一件事”专窗,市民秦晓声一站式办理了营业性演出审批、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

营业性演出审批、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是两个审批事项,以前办理这两个事项,需要经过两次受理、审核、出证共6个环节,群众需要跑2个部门,重复提交3项同类材料。

德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张晶甡表示:“我们站在申办者的角度想问题,将涉及行政审批、文旅等部门的多个办事事项,集成为‘一件事’,并通过并联办理、容缺受理等方式,对办事流程进行重新梳理、重新设计,变‘一事一流程’为‘多事一流程’。”

今年,在我市,国务院第一批部署的13个“一件事”全部上线运行,第二批部署的8个“一件事”完成认领对接,省部署的100个“一件事”完成服务场景迭代升级。此外,我市创新推出40个特色“一件事”,涵盖投资经营、项目建设等6大板块。“一件事”专窗、“一件事”专区成为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机构的“标配”。

有呼必应 无事不扰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发挥“服务型政府”作用,做到“有呼必应”。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我市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改革。

企业准营是市场主体入市经营的前提。在我市梳理的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标准化指南上,记载着56个行业的准营服务指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一科科长宋超说:“流程必须明确每一个环节、顺序、步骤以及各个节点上的责任主体、任务分工和办理期限,据此,我们形成了模块化处理方式,这些模块是政务服务的‘标准化零部件’,把这些‘零部件’拼装起来,就形成了标准化政务服务。”

借力标准化政务服务,200个高频事项实现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在政务服务便捷化基础上,我市全力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通过提供增值化服务,悉心培育企业产业。

暖通空调产业是武城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在鲁权屯镇产业园的千余家相关企业,经常要办理各类行业资质。以节能认证为例,过去,企业需要梳理相关资料后,到位于北京或合肥的国家指定认证机构去申报,来回跑腿修改。

针对这一问题,武城县创新推出“政务服务+行业协会”模式,由武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鲁权屯分局与山东暖通空调产业协会合作,建立起办理各类行业资质的长效机制。“我们推出‘打包办’模式,定期邀请认证机构工作人员上门,为园区多家企业进行现场认证。现在,企业只需要2至3个月就能拿到相关证书。”山东暖通空调产业协会会长王宝亮说。

给足企业心无旁骛、自主生长的空间,必须做到“无事不扰”。为此,我市搭建起“德企行”执法检查智慧管理平台。

执法人员不扫码,企业有权拒绝检查;检查结束后,企业线上对检查行为进行评价……如今,“德企行”执法检查智慧管理平台推行的“扫码检查”机制,在我市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执法部门的认可。开展执法检查,执法部门要在“德企行”平台申请,入企前,向企业出示执法检查“通行码”。一家企业一天受检频率不得超过1次,不同执法部门申请同一天到同一企业检查的,需要通过平台申请联合检查。

精准服务 保障要素

今年7月,2024山东“好品金融”名单出炉,德州市“创新‘金服制度’促进金融资源循环畅通”获评金融伙伴典型案例。

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多样,为穿透金融服务堵点、难点,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金服制度”改革,将融资问题由个别协调、点上解决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解决,不断拓展金融服务广度、深度。

“不仅不需要抵押担保,而且利率优惠。”武城县兴恒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东斌说,因符合今年新推出的“科创易贷”政策,从提出融资需求到拿到700万元贷款,企业仅用了5天时间。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要素保障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助推器”。我市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抓好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

连日来,山东三铭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扩产能项目全力推进建设。该项目用地为租赁土地,按照惯例,相关部门无法以企业名义办理各项审批手续。今年,得益于我市推出的“租赁土地项目开工一件事”改革,公司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租赁土地项目开工一件事”改革,对在租赁土地上如何办理建设审批手续进行规定,明确承租人可以用自己名义办理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相关手续,通过实施全链条项目管家“流程定制”服务,让企业开工前一次性拿到所有手续。这种模式既破解了新上项目土地要素制约难题,又盘活了出租方的闲置土地资源,还实现了政府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三方共赢。

今年以来,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精准发力,我市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通讯员|常晓晋 杨鹏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