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运营指标继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展示出较强的抗风险韧性与灵活应变能力。主要产品销量增长10%,降本增效近4亿元,新能源新材料营收占比接近50%,绿色动能已成企业增长核心引擎。
“近5年,我们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项目投资近300亿元,实施了10余个高端化工项目,实现了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启动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华鲁恒升营销公司总经理白国华介绍,产品涉及4大板块,化肥板块固本厚势,逐步做“专”,专注于农业用肥,稳量提质,巩固优势,协同营销,擦亮品牌;基础化学品精耕细作,逐步做“精”,立足实际发展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打造出多个有较强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化工新材料延链扩群,逐步做“特”,着眼于市场需求开发出尼龙、聚酯类功能材料,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新能源材料联产渗透,逐步做“新”,瞄准新兴领域配套开发锂电化学品,拓展了高端应用领域。
当前化工行业正处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口,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化工材料以及其他新型功能材料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加快传统化工向绿色化工转型正当其时。华鲁恒升抢抓行业风口,锚定产业耦合相近、市场前景广阔的化工新材料加速发力,先后完成精己二酸、己内酰胺及尼龙新材料等多个转型升级项目。
“十四五”以来,华鲁恒升加速构筑以锂电化学品为矩阵的新能源材料产品集群。自主研发出碳酸二甲酯新工艺和新型催化技术,并在2021年10月建成30万吨装置,产品成功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等高端领域。此后,又于2022年初进一步研发出电子级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产品,并迅速扩至30万吨规模,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锂电池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7月14日,华鲁恒升四期年产20万吨二元酸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是我们发挥草酸酯产业平台和技术优势,巩固锂电化学品细分行业领军地位的延链扩能工程,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和市场占有率,提升行业竞争力。”华鲁恒升工程建设部副经理陈园说。
目前,华鲁恒升已由传统煤化工和基础化工领域,成功切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并迅速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
新能源板块“双箭齐发”。2023年上半年投产的高端溶剂项目延链扩群,新增30万吨碳酸二甲酯、30万吨碳酸甲乙酯、5万吨碳酸二乙酯产能,三种产品产销联动,进一步提升了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的一站式供应能力;同时已投产的三期30万吨二元酸项目厚势扩能,进一步巩固了在锂电池上游细分行业的领军地位和竞争优势。目前,华鲁恒升碳酸二甲酯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电子级产品占比60%)、碳酸甲乙酯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二元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新材料板块“双剑合璧”。分段实施的尼龙66高端新材料项目,旨在拓展环己醇-己二酸-尼龙66产业链,与现有的环己酮-己内酰胺-尼龙6产业链优势互补,形成碳六下游“一头双线”柔性多联产,进一步丰富新材料产品集群。
华鲁恒升统筹存量优化和增量升级,发展以创新、集约、绿色、低碳、智慧、共享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一方面大力建设转型升级、延链扩群项目,培植绿色化工产业,巩固行业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有5套装置建成投产,实现增收8.5亿元;同时实施技术改造,10余个技改项目合计降本增效1.4亿元。今年又将有3套装置投产,陆续实施的10余个技改项目预计增加利润过亿元。
此外,华鲁恒升通过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项目,实现三大煤气化平台互联互通,平台规模、效率和安全性能大幅度提升,每年可节约标煤15.43万吨。“十四五”以来,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47%,2024年万元产值碳排放量同比降低15%。
当前华鲁恒升正处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期。华鲁恒升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紧紧围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一核心,将主业做强、规模做大,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