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报|于集乡打造葫芦共富工坊,让葫芦烙画工坊成为共富样板—— 实现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通讯员张佳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在于集乡党委坚强领导下,大于集村“两委”班子发挥领导班子引领强、基础群众好、产业发展基础好的优势,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子,将葫芦烙画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赋能产业发展,实现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小村庄也实现了凤凰涅槃的发展蝶变。

打破传统农耕产业构成,让葫芦烙画赋能激活产业。当大于集村班子成员看到普通的葫芦经过雕刻、烙烫、彩绘、勒扎等手法,创作成工艺品后,价值能翻20多倍,激起了党员群众的干劲。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多次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葫芦文化产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地市“取经”学习,大胆引进美果、八宝、钱袋子等10多个新品种植,聘请专家多次来村给群众免费培训葫芦雕刻、烙烫专题讲座,以“党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注册成立“于集乡绿盛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念念有于”葫芦烙画商标,并成功入选2023“山东手造·优选100”,形成了从葫芦种植、加工到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2023年仅葫芦烙画收益2万余元,让小葫芦成为帮助村集体增收的“宝葫芦”。

打造葫芦共富工坊,让葫芦烙画工坊成为共富样板。大力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于集乡积极探索非遗融入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举措,整合各方资源,让非遗之花绚丽绽放。非遗工坊+公司,引进2条葫芦加工生产线,流转100余亩葫芦“共富工坊”,建设葫芦加工制作、现场体验区。非遗工坊+电商,开通“念念有于”淘宝、抖音网上店铺,建成“念念有于”葫芦、牛羊肉直播间2个,带动3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累计吸引1万人次在线观看,打通“念念有于”品牌产品的产销链条。

组合优势延链,让葫芦烙画增添幸福质感。为提升“念念有于”葫芦烙画知名度,于集乡一方面与邵氏葫芦画传承人邵越海对接合作,将葫芦进行浮雕、透雕以及烙画等文创加工,以文化元素赋予葫芦更高的经济价值,实现了由传统“葫芦加工”到“文化创意”的转变,打造出一条从种植、雕刻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文化传承的“三赢”。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在文化挖掘上下足功夫,依托农村特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于集乡朝着“乡村+”多业态趋势发展。利用葫芦园现有场地打造“共享菜园”亲子采摘、休闲垂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特色游览项目,多种类多形式尝试,不断打造葫芦观光、互助体验、采摘、垂钓、农家乐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