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德州这名医生点赞!他用小针刀帮重庆山区数百村民解病痛




12月10日下午,正在重庆秀山清溪场镇大寨村走访义诊的姚洪杰,接到了镇卫生院的电话,他被秀山卫计委聘任为清溪场镇卫生院副院长,挂职一年。很快,消息传到了德州市中医院,姚洪杰所在科室的领导同事无不为他感到骄傲。12月21日,医院收到了来自清溪场镇卫生院寄来的感谢信,感谢姚洪杰和李明明对卫生院的大力帮扶。送医不怕山高路远坑深,两位医生用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技、坚韧不拔的品质、艰苦奋斗的作风,正在谱写一段千里送医、大爱无疆、鲁渝情深的佳话。

响应国家号召,落实鲁渝扶贫协作会议精神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鲁渝扶贫协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鲁渝卫生医疗合作,德州市中医院于今年9月派出康复医学科专家姚洪杰、骨伤科专家李明明,赴重庆秀山进行为期一年的支医工作。

“如果没有这次精准扶贫,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来到这个距离德州3000多里地的山沟里……我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少数民族朋友,更开心的是,我的中医技术能帮助当地那么多的贫困居民摆脱疾病困扰……”这是摘自德州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姚洪杰日记中的一段话。

“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帮扶的热情不减,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来到重庆秀山3个月了,姚洪杰感觉刚刚适应过来,初来乍到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清溪场镇位于重庆、湖南、贵州三省交界处,进入10月份后气温骤降,阴雨不断,姚洪杰和李明明二人住在卫生院院内为他们提供的临时宿舍。宿舍内最初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一个塑料床头柜、一床被褥。当地空气潮湿,被子和褥子带着潮气,晚上睡觉浑身不舒服,二人常常半夜被冻醒。

“这儿以米饭为主,菜都是辣的,没馒头吃,好在有面条,但面条做出来都是辣的,加上菜里油大,胃里跟着火一样,血压一下就升高了,低压到过120,高压到了200。”姚洪杰说。坚持几天,实在受不了了,晚上他们就使用电暖风取暖。最近医院为他们安装了空调和热水器。考虑到饮食习惯不同,食堂现在为他们做的饭菜都以清淡为主。“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帮扶的热情不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姚洪杰说。

带教年轻医生提高技术,背上药箱翻山越岭进村义诊

地理位置偏远,山高路远坑深,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大都选择去大城市工作,这里人才异常匮乏,医院虽然有100多名员工,但大都只懂些最基本的操作,复杂疾病看不了。姚洪杰手把手带教,尤其是他擅长的小针刀针灸疗法,他悉心传授,毫无保留,3个月下来,年轻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听闻卫生院来了山东中医专家,前来看病的患者更是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姚洪杰已开展小针刀230余例,整体有效率达99%。

一名当地的32岁男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七八年时间,去重庆多家医院就医,病情未见好转,医生建议更换股骨头。患者和家人十分担心手术后的效果,于是没有同意。听说镇卫生院来了中医专家,他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求医。姚洪杰利用小针刀针灸技术、推拿、督灸等治疗办法,不用手术,一个月时间便让患者病情大为改善,如今已基本痊愈。

节假日,姚洪杰也几乎没休息过,他背上药箱跑到最偏远的村子义诊,足迹几乎踏遍了乡镇所辖的32个村落,帮助各村卫生室做好中医建设。“32个村子中大部分都在山沟里,开车都没法进村,只能爬山进去,山坡特别陡峭,旁边就是悬崖峭壁。”

有一位中风患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患者为50来岁中年女性,瘫痪在床多年,从来没去过医院看病,不相信自己的病能被治好。姚洪杰利用独特的中医针灸技法,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病情大为好转。

此外,他使用割治法,治疗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引起的面瘫,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姚洪杰还组织科室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围绕临床诊断思维、操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的培训;创建了“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优势病种1个;整理了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痛、膝关节骨关节炎等中医临床路径。

编辑、记者|石少军 通讯员|左天普 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