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乐陵市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冀鲁边精神”为主题座谈会,座谈会就冀鲁边区在抗战中的贡献、现阶段冀鲁边抗战精神和文化的弘扬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将进一步深入宣传边区抗战光辉历史,传承和弘扬冀鲁边区抗战精神,不断提高冀鲁边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会副会长李存葆少将,中国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商震,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光明,德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德州日报社党委书记史成志,德州市作协主席邢庆杰等上级有关领导以及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等新闻单位的记者,乐陵市有关领导,冀鲁边抗战亲历者李安甫,以及乐陵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乐陵部分党史方面的专业人员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从铭记历史、总结经验、珍爱和平、传承弘扬等角度,回顾冀鲁边区在抗战中波澜壮阔的岁月,就冀鲁边区在抗战中的贡献、现阶段冀鲁边抗战精神和文化的弘扬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冀鲁边区是山东省抗日武装发动最早的地区,也是山东省抗战时期的六大战略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边区军民积极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力量,创建了以乐陵为中心的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涉及周边24个县市。冀鲁边区军民对日伪军作战近千次,消灭敌军数万人,有90多名县团级干部、10多万名战士群众英勇牺牲,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 “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区精神,为开创华北敌后抗战新局面,建立山东省抗日根据地,促进全国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冀鲁边区红色文化的挖据整理和宣传创作,打造“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文化品牌。打造冀鲁边区抗战文化品牌,把德州以抗战根据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既是对抗日先烈的深切缅怀,也有助于提高德州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乐陵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冀鲁边精神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获批“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被中央、国务院批准纳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是德州地区唯一入选单位,获得“山东省统战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等称号。今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传承红色基因部署的工作要求,实施了冀鲁边革命纪念园“七个一”改道提升工程。更值得一提的是,乐陵通过登上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使英雄冀鲁边精神走向了全国,特别是94岁高龄的“小个子大英雄”抗战老兵李安甫和冀鲁边区的革命后代参加竞演,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一步,乐陵市将围绕英雄之城、大爱之城等一系列红色主题,对冀鲁边区抗日英雄进一步搜集整理,加快创造一批反映冀鲁边区抗战题材的文艺精品,全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全面展示乐陵的红色传承、大爱情怀,健康快乐、活力四射的城市风貌,使冀鲁边精神得到新时代、当代化体现,驰而不息地继承、发扬好“大爱为国、敢为人先、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在全省、全国叫响“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文化品牌。
记者|任立松 李榕 通讯员|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