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向阳向上 追光逐梦
德州日报编辑部
日月不居,天地启新。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那些刻在2023年轮上的一段段风雨坎坷、一次次畅怀欢笑、一个个感动瞬间、一串串前行脚印,交织成一幅永恒的图画,成为感知这一年点滴寸进的历史坐标,积蓄起新一年“共赴山海”的前行力量。
这一年,“奋斗”是最大的底气。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德州全市上下顶住各种压力挑战,鼓足精气神、全力“上赶争”,可圈可点的工作不少,出圈出彩的事项很多。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啃下一个个硬骨头;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破解一个个卡脖子难题;一系列经济指标增速跑赢全省、全国,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突破。以“小切口”托举“大民生”,办好了一批“小而美”的民生实事。
这一年,“发展”是最强的足音。牢记“国之大者”,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扎实实施了“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年”。102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吨半粮”创建目标,为大国粮仓装进了更多的优质“德州粮”。减少产业“含碳量”,提升发展“含绿量”,七大主导产业和12个标志性产业链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深化融入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打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动仗”,驻京人才“飞地”引回好项目、好技术。兴水利民建设现代水网,实施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黄河大运河联通廊道路网工程全线贯通。“北接南融”引进人才专项行动获评全国最佳案例。
这一年,“活力”是最美的旋律。35项改革获国家部委评价优秀;跻身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地级市名单,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0.58%;“百企下南洋”“遍访总部”,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84%;全国钓鱼大赛德州站比赛、首届运河马拉松赛等赛事成功举办,特色体育名城建设激发城市新活力;深入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获批国家级试点;建设年轻人喜欢的城市,越来越多“候鸟还巢”,天南海北的年轻人逐梦德州,“年轻态”的城市迸发青春活力;文化“两创”争奇斗艳,德州手造五彩斑斓。
这一年,“温暖”是最动人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18件民生实事惠及更多群众。黄金地段建起体育公园、长河公园新园区,市科技文化中心、运河博物馆群主体完工,7座过街天桥建成投用,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市民生活更美好。时刻关注群众急难愁盼,政府大院敞开大门让群众晒粮;实施“四小”工程,建起148处口袋公园;“共富型”社会大救助体系成全国典型。擦亮“大德之州 大爱之城”的城市名片,涌现更多正能量。获评“齐鲁时代楷模”的华能德州电厂程平,“自学十几种方言帮300家庭寻亲”的谭英换,超正婚恋观的“95后”青年,这些平凡的人、点滴的事,闪耀着直抵人心的温暖、散发出令人动容的光芒。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2023的列车疾驰而过,2024开始落笔新的篇章。展望新的一年,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我们要鼓足攻坚克难的底气。信心赛过黄金。拥抱确定性,重要的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大江大河波涛奔涌,冲波逆折处更显壮阔澎湃。我们深信,美好的果实,总来自最后一刻也不放弃的咬牙坚持,要永葆“石破不可夺其坚”的刚强,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不懈奋斗。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够快的斧头,没有劈不开的柴火,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回烫手的山芋,用心研究问题,提高本领。用心就有思路、有办法、有条件,练就解决难题的铁肩膀、硬脊梁,破解发展难题、瓶颈制约。
我们要激扬敢想敢干的勇气。跟着别人走,看到的永远是背影,强化确定性,可贵的是敢想敢干,以奋斗姿态在不确定中拨云见日。人到半山、船到中流,要意志如磐,激发“上赶争”“拼抢干”的干事热情,奋勇向前。在变化中把握确定性,大胆试、大胆闯,在速度效能上敢争先,在发展中变化上敢争先,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敢争先,在改革创新、增强活力上敢争先,在干事创业的过硬作风上敢争先。
我们要砥砺一抓到底的锐气。对确定的事、部署的任务,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抓到底,要有股狠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层层落实。一抓到底,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干劲,以“真干事”“干成事”的责任心,以不打折扣的执行力,让政策不走样不变形;一抓到底,要有股韧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往往是复杂的,解决的过程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破茧方成蝶,陨箨始生篁。枫叶经霜艳,梅花透雪香。唯有奋斗,方能实现梦想。前行路上,纵有爬坡过坎、荆棘遍布,我们也要一直向阳向上、拔节生长,勇闯激流险滩、勇敢劈波斩浪,与这座城市携手前行,终将抵达春天的梦想。
恭贺新年!2024,我们一起奋力前行!
德州日报融媒体出品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