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喜庆的腰鼓舞、轻柔婉转的越剧唱腔、婀娜多姿的旗袍走秀、高亢热烈的萨克斯独奏……临近春节,在齐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我们的村晚”纷纷上演,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乡土味”晚会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民星”齐登台,“村晚”热起来!1月9日,在齐河县焦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舞台,一场以“嘉年逢盛世 祥龙迎春来”为主题的“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上演,来自全镇的村民从田间地头走上绚丽舞台,通过音乐、舞蹈、曲艺等丰富多彩的演出内容,给村民们带来了一场充满“年味”“乡土味”和“时代味”的文化盛宴。
“‘文化先行官’经常给我们指导排练,我们村民登台的机会也多了,现在‘我们的村晚’成了咱老百姓自己的专场。”在焦庙镇“我们的村晚”上,张杨村60岁村民刘桂芝登上舞台,向群众表演了节目《李二嫂改嫁》。刘桂芝自2020年加入村艺术团,“文化先行官”为其培训指导,每逢有演出,她都一呼必应。这次他和同伴李秋英演出的是自编的节目《李二嫂改嫁》,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村晚’有年味、乡土味更有时代味,节目不仅精彩好看,还很接地气,希望年年都能有这样的村晚!”“我们的村晚”观众陈善广说。
家门口的大舞台、越来越齐全的硬件配套、越办越丰富的文化活动,让这些文明实践大舞台成了群众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据了解,不仅在焦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齐河县还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涵,并结合各地特色,对接群众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群众村晚+”的模式,在全县各地组织开展龙腾虎跃迎新春“我们的村晚”主题活动,营造喜庆氛围。同时,齐河县还发动辖区百姓广泛参与,让群众登舞台、唱主角,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更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出乡村文明新风尚。
为提升文明实践“软实力”,齐河县还推出线上点单服务,群众在手机上点单,平台会根据点单的需求进行研判,送服务到所在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精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同时,齐河县还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文化振兴增添活力
“主角是群众,底色是文明,我们打造村晚‘不止一晚’品牌,通过开展‘我们的村晚’活动,让群众从观看者变为参与者,成为舞台上真正的主角,用小舞台、大视角生动展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果。”齐河县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康伟介绍。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孟志远 通讯员|王业婷 孙华美
审核|杨永峰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