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拜年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运河船工号子

武城运河船工号子,始于元代,鼎盛于明清,直至1978年,漳卫南运河断流,随着水运的废止面衰落。武城运河船工号子,无不闪烁着运河文化的风采。历经沧桑迭变的洗礼,越来越显示出其无穷的魅力,凝聚着武城运河船工们的聪明智慧,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运河船工号子,显示了其浓重的地域特点和地方特色。

武城运河船工号子大体分为十一种:1、打蓬号,船只逆水航行时首先要将蓬升起,开蓬时就唱打蓬号。2、打锚号,船只两头都有锚,起船时要先打起锚,这时号工领唱,船工应唱,这就是打锚号。3、拉冲号,船在直行航道中,为使船靠惯性前行,纤夫们要卯足劲前冲一段,这时要唱拉冲号。4、拉纤号,逆水航行时,纤夫要拉纤,一般小船有六、七把纤,百吨位要用十三、四把纤,这时号工要唱拉纤号,起号和行号。5、撑篙号,为使船顺利又快地转入正航,这时号工唱起撑篙号,船工撑起长篙随着号子将船开动,向前撑行。6、撺篙号,因下航时速度较快,为行船安全,必须左右撺篙来应付河道中随时出现的险情,此时唱的号子叫撺篙号。7、摇橹号,在河道直宽阔,水面平稳,此时采用摇橹,唱着摇橹号推动船体前行。8、绞关号,枯水季节,河水浅,此时就用绞关的办法把船拖过浅滩。绞关号就是绞关过程中唱的号子。9、警戒号,主要用于夜晚或大雾天,为防止船与船之间发生危险而唱的号子。10、联络号,与警戒号基本相同,但用途不同,联络号是用于船上船下和船与船之间进行联络用的号子。出舱号,船到目的地,船工舱中卸货所唱的号子就叫出舱号,也叫劳动号子。

武城运河船工号子如歌如画,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劳动节奏,直接体现出了船工们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情绪。伴随着船只从起航到收航的各种劳动场面。

解放后,运河的航运出现了繁荣兴旺的局面,解放了的船工们哼出的号子声更加热情奔放,委婉动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党的感恩,县文艺工作者根据运河号子旋律谱曲的武城民歌“唱秧歌”就充分体现了武城运河船工号子的特点,在一九六四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颇受专家与观众的好评,并灌制成唱片多次在电台、电视台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