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号召共产党员到农村去放手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政权。1937年7月14日晚,马振华、傅炳翰、邢仁甫、周砚波等在盐山县李连家村开会,确定以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作为公开的组织名称,同时建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号召劳苦大众和各阶层人士联合起来,团结一致,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枪口对外,一致抗日。
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发展十分迅速,后来升格为总会,下设13个分会,整个冀鲁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声势越来越大。同时,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也不断扩大,到1937年10月中旬,乐陵、盐山、无棣、宁津等各县都有了救国军的队伍,救国军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500余人的武装。同年11月,部队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进攻盐山,攻打庆云,奔袭无棣,围攻乐陵,转战宁津,在消灭大批伪军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12月,救国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敌后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1938年7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成为了八路军的主力部队。
记者|李智群 通讯员|冯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