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朵金花”带来“金点子” | 驻我市科技界女代表聚焦省政府工作报告热点

“我认为‘在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上下功夫’说得最好,这是科技企业最需要的。”“我更关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这一条,这可以看作打造特色产业的一条主线。”“在广聚人才上下功夫,这对企业更有现实意义。”本次省人代会上,德州代表团的赵伟、李宁、肖林、陈艳明等4位来自企业科技创新一线的女代表,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关注点始终聚焦在科技创新方面,并在交流中不时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栽下梧桐树,不愁金凤凰

“先要种下梧桐树,你才能引来金凤凰。”省人大代表、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赵伟在同德州代表团的几位科技界女代表讨论时这样说。翻看报告,她最关注“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这一条。

“德州正在打造应用技术研究院、科技谷,这样做不仅能营造创新氛围,更能有效引进一些我们过去引不来的高精尖人才。”赵伟说。目前各地都在“抢”人才,可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研发条件,我们很难引来“金凤凰”。德州的科技企业大多分布在县市区,地理位置、生活条件、配套设施难以和大城市相比,有这样一个集中的研发基地,而且靠近高铁站,企业如果把研发部门集中到这里,就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人才集聚效应。“大家共享一个高能级的创新平台,还能极大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赵伟说。

“很多设备、耗材,特别是试剂,如果单个企业采购的话价格比较贵、供货周期也比较长。如果研发机构能够集中,这些耗材、设备的配货将更容易,企业间要实现资源共享也更容易。”省人大代表、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肖林对此也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有些实验进程中需要某台设备,进口需要半年或一年时间,但实际应用中可能只使用一两次,有了相对集中的研发平台,企业之间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就能互通有无,极大降低硬件投入,也能最大限度提高既有设备的使用率。

以技术导向加速产业集聚

“依靠平台集聚企业,也要聚焦关键技术整合力量。”虽然认同赵伟的一些观点,但肖林更加关注报告中提出的“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上下功夫”这一新要求。

肖林认为,技术是产业集聚、壮大的第一推动力,围绕这一核心发展产业、引进人才、开发产品,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技术导向推动企业合作、产业集聚,更加高效。以技术研发为核心,我们不仅能把企业凝聚起来,还能辐射带动周边高校也参与到产业构建的进程中来,比如,高校的一些学科建设可以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这对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深远意义。”肖林说。

同样参与讨论的省人大代表、丽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科研成果转化站站长陈艳明也对”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十分关注,但她的建议又比肖林代表更进一步。“我从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了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行业共识,就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我们新能源汽车行业内部,几个关键共性技术也比较明确。但围绕突破这些关键技术,除了需要企业积极作为,还需要政府能够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不仅给予更多资金、政策支持,还要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中发挥好协调、引领的作用。”

聚集能沉到生产一线的高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还是首先要在广聚人才上下功夫。”省人大代表、星光糖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宁在讨论中更加关注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她说,小到一家企业的产品研发、大到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动能转换,都需要大量、持续的人才投入来支撑。但当前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高精尖”的人才,更缺乏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能够沉到生产第一线、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型高科技人才。

“如果我们的研发结构就像个‘金字塔’,目前我们其实最缺的不是塔尖的科学家,缺的是最底层作为塔基的研究员、实验员。”对李宁的建议,肖林、陈艳明、赵伟都表示赞同。肖林说,“把人留住是最难的问题。一般这样的研究员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我们依靠地方政策、企业待遇能把他们吸引过来,但留住他们一直是个问题。毕业生们选择企业,往往有多重考量,比如企业氛围、晋升机制、周边环境等等,很多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几年,等水平提高了就有很多会选择离职。”

“所以,我们不仅要聚集人才,还要多研究留住人才的机制和办法。对于企业,这可能比单纯引进人才更重要、也更紧迫。”赵伟说。

记者 王贺 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