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善作善成的真本领
——贯彻全省全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精神系列谈④
本报评论员
使命重在担当,担当需要本领。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更需要有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领。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认真、专业、务实,常怀本领恐慌,常思能力不足,切实增强善学、善谋、善作、善成的真本领。如此,才能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不懂规律和门道,缺乏知识和本领,结果就会“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和发扬不断学习的优良传统,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深入反思知识上的短板、经验上的盲区、能力上的弱项。坚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善于吃透上情、了解外情、熟知内情,做分管领域的行家里手,善于运用规律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改革攻坚。
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光有干劲和愿望还不够,更需要以新本领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领导干部要强化问题意识,以创新精神直面最突出的矛盾,以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凝聚改革共识,寻找破解难题的良策。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潜心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植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实体经济等工作,面对面办实事、实打实解难题,做到矛盾不上交、问题不下放,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务实的办法闯关夺隘,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落实要运用好辩证法,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不可搞平分秋色、一线平推。领导干部要善于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优势互补,才能有效避免“长短腿”“缺漏项”问题,全面提高工作质效。既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常规工作要抓稳抓好,底线工作要抓准抓牢;又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抓亮点、育典型,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要打破陈规陋习,突破传统思维,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发扬“工匠精神”,拿出“绣花”功夫,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努力打造更多典型和样板。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进步的道路是坎坷的,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领导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讲政治守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入排查各方面特别是基层工作中的风险点隐患点,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主动作为,下好先手棋,积极应对处置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担当作为,不是口号;狠抓落实,力戒空谈。我们要注重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增长本领,敢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考验,主动去当“热锅上的蚂蚁”,多经历一些“热锅”的煎熬,多经受一些实战的摔打,就一定能够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