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类苗占比95.47%|我市834.1万亩小麦长势良好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我市834.1万亩小麦长势良好。其中:一类苗499.06万亩,占全市的59.83%;二类苗297.3万亩,占全市的35.64%;三类苗28.99万亩,占全市的3.48%;旺苗8.75万亩,占全市的1.05%。一二类苗占全市面积的95.47%。总体来看,目前全市小麦群体适中,个体健壮。

去年秋种期间,我市大力推广秸秆精细还田、深耕翻、良种高质量包衣、“四适两压”规范播种等关键技术,适期播种面积大,整地播种质量较高,全市小麦播种出苗质量好,壮苗比例大,群体结构合理,全市大范围雨雪天气利于小麦安全越冬,目前苗情总体好于常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旺苗和弱苗并存,增加了春季麦田管理的难度;土壤墒情好,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小,春季病虫草害偏重发生可能性较大;早春温度呈波动态势,“倒春寒”风险高。

目前,我市小麦已进入起身拔节期。农技专家建议,小麦下一步管理以“肥水调控,增粒增重,绿色防控,防灾减损”为重点。对三类麦田,要在拔节期再次加强肥水管理,尽快促弱转壮;对长势较好的麦田,肥水要适当后移,防止小麦出现旺长;有“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可在及时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应进行肥水后移,一般在拔节后期亩进行肥水管理。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早浇水,调节田间小气候,同时喷施植物生长调剂、叶面肥;跟踪监测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中后期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增强小麦抗逆性,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我市将继续把“吨半粮”创建和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当前小麦春季管理的主要抓手,持续抓好“千人下乡,稳产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按照全市联动、全员出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组织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分区域、分地块帮包指导,通过电视讲座、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指导农户因地因苗施策,搞好分类管理,构建麦田合理群体结构。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陈超  编辑 | 邓静
审核 | 王志强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