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里的老德州丨国宝疑踪

□郭峰

“光彩翠润,历数百年,如新披于树者。向日细观,肌理内露,有佛像似天然生成。实为吴道子遗笔,精工细致,栩栩欲活,诚为海内珍品。”这是民国版《齐河县志》对一件珍贵文物的叙述。根据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真迹的叙述,可知此物形成于唐代,说是海内珍品实不为过。

这件文物是一部贝叶经。

贝叶经,就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素有“佛教熊猫”之称,内容多为佛教经典,也有的是古印度梵文文献,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而据《齐河县志》记载,这部贝叶经竟有48页之多,年代久远,弥足珍贵。

那么,它是怎么来到齐河县,现在又在哪里呢?

姚广孝,明代僧人,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精通儒释道三家,明成祖朱棣第一得力谋士。他一手策划了朱棣轻骑取南京,登帝位,帮助开创永乐盛世,被封太子少师,故后人也称其为姚少师。他还负责规划了北京城的城建布局。他也是继解缙之后《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纂官。晚年,他又担起振兴佛教之责。历史上曾有人评价姚广孝说:“(明)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竟能与当朝皇帝并称,可见其人历史地位之高。这部珍贵的贝叶经就是朱棣从皇家珍藏的宝物中精选出来赏赐给姚广孝的。

姚广孝在辅佐朱棣期间,发现齐河县“衢交九达,(行旅)冠盖如云”,实是“坤德之膏腴,神州之天府”,并且“寺观之兴,由来久矣”,真乃传经布道的宝地。他带着这部贝叶经来到古刹龙光寺广传佛法,并把这部佛家至宝传给了他在齐河的弟子。此后,他的历代徒子徒孙都将这部贝叶经奉为镇寺之宝,凡有重要人士来寺或值重大法事,必取此经以供观瞻,广为宣扬,几百年安然无事。到民国年间,却出了意外。

民国六年,奉天人李家驎出任齐河县长,听闻有此宝物,即到寺瞻仰赞赏一番后离去。然而不久之后,却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一天有人持县署的介绍信来到龙光寺,说是县长还要借贝叶经一观。也是僧人大意,想几百年来从未有意外发生,再加是县署来人,不敢不应,于是就让来人将宝物取走,哪知却是一去不返。僧人再去县署讨要时,县署却说并无此人此事,再找取经之人,也踪迹皆无。僧人空口无凭,百口莫辩。所以宝物到底是被李家驎吞没,还是被人假借李家驎之名骗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值当时军阀林立,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吃饭生存都成问题,谁又会去关心文物丢了呢? 

这件宝物从此再无音讯。百余年来,也没有在世间出现,终成一桩历史迷案。

编辑丨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