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联合医院坚持“人才兴院”,奏响人才工作新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德州联合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围绕“十三五”期间《德州联合医院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要求,以推进医院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拓宽引才渠道、搭建培养平台、强化教育培训、注重人才激励,举全院之力,聚四方之才,不断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全院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选贤任能,不拘一格“选”人才

充分落实1+1+N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努力实现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联合医院原有和现有各级各类人才、老中青三代专家骨干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医院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个人能力、所做贡献为参考原则,不唯职称、资历、身份,对优秀的人才政治上高看一格,待遇上提高一分,生活上关心厚爱,让很多优秀人才来得了、干得好、留得住,对突出人才更是破格提拔重用。根据工作需要,着眼长远,2017、2018年医院党委严格按照《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规定,先后在全院范围内公开选拔名中层副职,十余名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获得重用,大大激发了全院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


二、主动探索,多措并举“育”人才

建立育才机制,提升医院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建立骨干医生培训制度,每年选派优秀临床业务骨干到国内一流学院进修、培训、深造,获取新信息、开拓新思路、学习新技术。自2016年起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的人才培养基金和奖励基金计划,并每两年对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干部和优秀青年人才给予表彰奖励,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释放能量,激发创新活力,带动全院各级人才的进步与成长。

强化优秀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力推荐、打造名医品牌。联合医院五名中医学科带头人毛泉报、王红英、刘兆恩、崔荣珍、霍爱民被评为“德州市名中医”;眼科王秀梅副主任纳入德州市第一批卫生英才;普外科管金龙主任、妇产科刘静主任、眼科王秀梅副主任被评为首届“德城名医”;眼科赵静护士长、肿瘤科刘金芝护士长、神经外科程秀萍护士长并评为首届“德城名护”;更先后有科室业务带头人被评为德州市“百佳医师”。

2018年,医院成功申报“德州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落实全省中医药“三经传承”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培养新时代中医人才。同时,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返聘,达到退休年龄的高层人才、“德州市名中医”、知名专家等,尽可能的采用退休后返聘的方式,使宝贵财富发挥余热,继续服务社会。

三、强化保障,海纳百川“引”人才

德州联合院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人才的引进与协作医院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相结合,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引才渠道。每年有重点、有计划地招聘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学历人才来医院工作。近五年内招录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89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0名。2018年首次主动出击,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等“双一流”院校招聘“双一流”人才,为医院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医院人才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合作项目建设,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先后成立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工作站,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广安门医院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加入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医疗集团,柔性引进高端人才进行专科帮扶,每月都有知名三甲医院专家前来坐诊、手术,带动医院学科的发展,使州城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20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林兰教授入驻我院,建立“林兰名中医工作室”,并成功建立国家级名中医师承关系,一名中医研究生正式拜林兰教授为师,为医院内系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各显神通,敢为事业“用”人才

德州联合医院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用好优秀高层次人才,努力推动医疗技术发展、重点学科建设。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医院现有市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 2018年,眼科、肿瘤科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

近几年来,医院加大了对新技术新项目的投入,从2016年起,设立院内新技术新项目专用资金,各科临床人员根据科室特点及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16年以来,每年召开科技进步奖励大会,表彰优秀新技术新项目,充分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临床技术创新能力。2018年,《自制中药湿敷治疗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中医护理项目荣获省级“岐黄奖”二等奖,《喙啄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扁桃体炎临床研究》荣获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填补了中医技术多项市级空白。

古人说“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今后三至五年,德州联合医院将根据发展需求,继续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中西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继续引进优秀护理人才,继续落实培养基金计划,努力打造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在内的精英团队,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焦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