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全面展示山东各地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与守护绿水青山,记录黄河沿岸县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讲述百姓因河而兴的幸福故事,央广网山东频道联合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策划推出《黄河岸边是我家》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作为为数不多的黄河、大运河交汇的地方,德州因黄河而得名,因运河而兴盛。黄河、大运河对德州意义非凡,塑造了德州的城市格局和文化理念。
近年来,德州抢抓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创造性实施“两河牵手”工程,畅通了水脉、传承了文脉。在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上,德州市民越来越清晰地体会到“水清岸绿景美文化兴”的幸福生活“新质感”。
一泓清水接黄河 两河牵手绘锦绣
6月的德州骄阳似火,酷暑难耐。
王海军正骑着电动车,沿着大运河的堤坝巡河。运河两岸的闸口是否泄漏,是否有企业偷排污水,运河水质如何,这些都是他关注的焦点。
王海军是大运河德城段专职巡河员,自2016年开始,他每天都会风雨无阻地在四十多公里的巡河路上巡查一遍,把关键点位的水质情况拍照发到“大运河断面巡查”的微信群里,分享给对大运河水质关心的各个部门。
王海军正在拍照巡河(央广网记者 程立龙 摄)
“20年前,大运河曾是一条脏河、臭河,周边的企业污水、生活废水都往这儿排。”王海军说,“现在经过治理,老钓友又回到了大运河边,支起遮阳伞、稳坐钓鱼台,这些年来运河变化真大!”
大运河水质的改变离不开当地生态环境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努力。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岳红星表示:“两河牵手,生态环境部门要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让大运河的一泓清水连接黄河。”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在于截污和管护,德州市不断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以德州市德城区为例,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德城分局负责人李登告诉记者,为保障大运河水质,该区实施截污工程,将污水通过水闸、管道、泵站等输送至南运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截住了,管护也要跟上,德城区不断加大辖区19家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力度,杜绝发生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于大千展示处理后的水样(央广网记者 程立龙 摄)
在距离大运河4公里远的德州南运河污水处理厂,厂区日处理污水可达15万吨,出水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工厂负责人于大千介绍,该处理厂满负荷运作让周边运河沿岸和运河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及生活污水得到彻底治理。配套建设的再生水回用工程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有效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大运河德州段的水质从过去在国家4类水、5类水中徘徊,到现在成为2类水、3类水,一度河道枯竭、有水皆污的大运河,成为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千年古运河焕发新生机。
大运河的水质改善为“两河牵手”工程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近年来,德州创造性提出启动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即“两河牵手”工程:利用现有基础,通过实施两河水系连通、两河连通景观廊道等十大项目,实现黄河和大运河在水利、交通、文化、旅游和生态等方面全面连通,水文旅融合打造“两河文化”展示地,形成“水上游、岸上行”的文旅休闲新场景。
德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两河牵手”工程:德州的两条大河,黄河居南,流经齐河63公里,大运河傍北,流经武城夏津德城128公里,两条大河合围着德州1.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黄河赋予德州厚重的农耕文化,大运河赋予德州开放包容的商贸文化,两种文化融合碰撞形成了德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两河牵手”工程,让这种特色文化焕发了全新生机,同时也将助力德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万亩国家湿地公园 释放多样生态光彩
作为德州唯一的沿黄县,齐河地处鲁西北平原,和济南隔河而望。
伴随清晨的朝阳,漫步在齐河黄河水乡湿地,只见白鹭、野鸭等野生鸟类在湖边觅食栖息。谁知道,十余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地贫瘠、草木稀疏的黄河滩。
齐河黄河水乡湿地一角(央广网发 刘伟光摄)
齐河接受着来自黄河丰厚的自然馈赠,成就了“生态齐河”的美誉,也曾经因为境内黄河河窄弯多,水患频发,沿岸百姓经受了深重灾难。
作为曾经的黄河北展滞洪区,齐河黄河水乡湿地过去受尘沙影响,土壤沙化、土地贫瘠、草木稀疏。“一片片的沙土,一簇簇的芦苇是最初的样子。”湿地负责人王松描述这里过去的面貌。
近年来,齐河把湿地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先后实施了黄河水乡湿地等一系列湿地保护工程,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突出维持黄河滩涂区生态原貌,栽植具有黄河流域乡土特征的乔灌木二百多种,完成生态修复1万余亩,实现了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效。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齐河分局土壤生态科刘宗顺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修复和保护,齐河黄河水乡湿地的原生态地貌和生物多样性成效日益显现。目前,整个湿地的动植物种类达到三百多种,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尾海雕、青头潜鸭、大天鹅、白尾鹞等国家重要保护动物都是这里的“常客”。2019年12月,这里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当年的一片荒滩,成为如今的休闲之地。“今年以来,已经累计接待了近百个参观团。”王松对记者说。
湿地吸引了市民前来休闲(央广网记者 程立龙 摄)
为进一步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网络,齐河还建设了全省第一批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对黄河流域湿地物种以及栖息地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和养护。同时依托山东欧乐堡动物王国动物医院,设立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分站,对受伤、病弱、饥困、迷途和罚没的野生动物进行收容救护和饲养放生。动物医院院长陶玉静对当地群众不断提升的动物保护意识感触颇深:“我经常接到附近村民的电话,说你们园里的孔雀飞到村边了,赶紧领回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保障基础。”德州市生态环境局齐河分局局长李敬和介绍,黄河水乡、生态齐河,绿色始终是齐河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齐河正在高标准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齐河黄河水乡湿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沿黄生态样板,努力变黄河之美为全域秀美。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央广网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