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德城经济社会发展期中答卷 | 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8月12日,德城区召开“2024德城经济社会发展期中答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德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保贞,农产品质量监管股股长毕明泉,农业保护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真云,执法大队负责人李增福出席,向大家介绍上半年德城区“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德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保贞介绍,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农业强国建设加速推进的一年。农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构筑起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铜墙铁壁。近年来,德城区农业农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聚焦农产品稳产保供,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一是“吨半粮”创建迈新篇。以“吨半粮”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为抓手,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打赢“虫口夺粮”保卫战,核心区小麦基本实现吨半粮目标。持续推进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二是农业生产机械化。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用足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共计申请农户116户、机具154台,申请资金225.5万元。全区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100%,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品牌建设赋新能。组织“德州味”“尚德诚品”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参加展销会8次;新增“德州味”品牌授权企业2家;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项,督导检查绿色食品认证2项。全区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6家,带动农民工就业7000余人。

二、聚焦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筑牢质量安全防线。一是科技助推粮食增产增收。高效推进机收减损工作,组织培训班2次,举办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确保颗粒归仓。成立农技推广队伍,组织田间技术指导等60余次。开展高素质农民集中培训等10余场次、800余人次。二是畜牧兽医工作稳步推进。抓好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截至目前新建、改造提升标准化养殖场6处。严格落实“无疫省建设”要求,加强免疫技术、防控能力培训,组织集中强制免疫,免疫率达到95%以上。三是农业综合执法持续加强。开展“绿剑护农安”等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近30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19家,立案查处案件12起。开展农产品例行检测,抽检47批次,合格率达98%以上,坚决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三、聚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精准高效使用衔接资金。统筹安排2024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0万元,其中197.3万元资金实施二屯镇丰乐屯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万元用于“雨露计划”补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18人次,发放补助资金。二是抓实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每季度召开全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议事协调工作会议,共统计汇总455条预警信息,反馈镇街,进行精准识别、分析研判,新纳入监测帮扶对象1户、3人。及时调度后续工作,了解掌握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帮扶政策全面落实。三是全面激发改革发展活力。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及村办企业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印发《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制度》等4项制度意见,选取新华街道作为试点街道,强化规范化管理,坚决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四、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改善。一是持续推动清洁和美乡村建设。针对“三大堆”等问题开展现场督导,累计抽查134村次,发现问题960余项,均已整改。积极推进赵庄村、索庄村、杨庄村等村落开展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1个。二是大力推进宜居宜业乡村建设。对馨秋中心村基础设施、特色项目等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新园中心村村史馆党史馆改造提升项目已基本完工。桃花溪、九宫格花海成新晋网红打卡地;小森民宿8处院落焕新纳客;新园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已打造为四季有果蔬、四季可采摘的都市农业田园综合体。三是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以畜禽养殖粪污减量化产生等为重点,鼓励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8%。引导农业园区、种植农户进行地膜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下一步,德城区农业农村局将遵循“总体工作力求精进,单项任务力求出彩”的理念,强化举措、大干快上,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一是锚定提升生产能力走在前。大力推进“吨半粮”产能示范区、节粮减损示范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绿色生态示范区“四区联创”。同步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工作,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及时跟踪,确保取得实效。二是锚定推进产业发展走在前。以打造“中国食品名市”为契机,聚焦精深加工,打响“尚德诚品”品牌,组织企业申报“两品一标”认证,提升农产品影响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完善追溯体系,力创国家级食品安全城市。三是锚定引领绿色生态走在前。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实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力度。持续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推进渔业信息化等项目实施。四是锚定深化农村改革走在前。加大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鼓励发展农村劳动力合作社,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开展德州农服平台系统签约工作,强化服务主体、农户培训工作。五是锚定打造和美乡村走在前。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确保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提升。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提高中心村要素集聚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效。

记者提问:农产品质量安全在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问德城区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农产品质量监管股股长毕明泉表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德城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优质、放心的农产品。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农产品安全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局党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制定《德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方案》,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考核细则,查找问题和不足,督促企业整改。不断完善责任告知、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测、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方面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扎实落地。

二是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升级改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完善各项功能,提高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产品生产主体产品检测、生产记录、消费者评价等相关信用档案,保障食用农产品源头可追溯。目前,德城区已有7家规模化生产主体试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已实施合格证主体100%信息可查,有效促进全区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安全合理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是实施严密监测,守护产品质量安全。制定德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以农兽药残留检测为抓手,以基地农产品和认证产品为重点,积极开展例行抽检和风险监测,及时掌握质量安全隐患风险点。截至目前省、市、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47个批次,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 截至目前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

四是加强安全监管,压实各级工作责任。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执法检查等多形式,压实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责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百日集中行动等,加强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农产品,严格依法依规查处,切实做到有案必查、查必到底,全力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提问:“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科技赋能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德城区在科技赋能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农业保护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真云介绍:农业生产的科技赋能对于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德城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

一是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驾护航粮食生产。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力度,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逐步实现“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夯实单产提升基础,通过培肥地力,变低产田为中产田,中产田为高产田。目前,我区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1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秸秆还田率100%,核心区测土配方施肥率100%。

二是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广应用多功能耕地、整地机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推广适合玉米密植的高速精量免耕播种机,新安装北斗导航设备终端90余台。推广应用专用、高效、低损、联合收割,提高收获质量,降低损失。加快推广高效植保机械、绿色烘干设施装备。目前,全区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100%。

三是加强技术集成推广,组织开展田间指导。依托基层农机推广和高素质农民项目,深入开展“农技人员下乡提单产”服务行动,加强主推技术展示示范,加快熟化优化的高产、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稳产、增产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在吨半粮核心区推广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玉米机械精播、“适期晚收、“一防双减”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统防统治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

记者提问:执法“下沉一线”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请问德城区在农业综合执法执法下沉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执法大队负责人李增福回应:今年以来,德城区农业农村局科学设计基层综合执法改革路径,积极探索农业基层综合执法新模式,着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厘清职责到一线。科学梳理执法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执法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执法事项,切实防止执法扰民,提升规范执法效能。积极推行阳光办案,增加执法工作透明性。做到执法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二是执法人员下沉到一线。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推进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不断加大对涉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先后开展“绿剑护农安”、“中国渔政亮剑2024”等专项行动,受理“12345市民热线”及信函举报共78件,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84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种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119家次,立案查处农药、饲料、兽药、动物检疫、非法捕鱼案件12起,有力打击涉农违法行为,有效遏制农业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精准普法到一线。注重执法宣传工作,深入乡村生产一线,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农民普及农业法律法规知识。针对农资经营门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别开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普法宣传。春耕备播和三夏期间,先后开展生猪屠宰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普法宣传、“3.15消费者权益日”普法宣传,共制作宣传条幅26条,发放宣传明白纸1200余份,通过精准普法,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明显提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 | 芦瑞瑞  通讯员 | 焦聪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