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簇圆圆的酒红色蘑菇破土而出,不远处的塑料小拱棚内,一种形似羊肚的“尖帽”菌菇点缀在菌包间。在夏津县生态旅游区前籽粒屯村的速生杨林下,有一片占地26亩的食用菌养殖基地,不同于普通菌菇,这里养殖的是羊肚菌、大球盖菇两种珍稀食用菌。基地的主人是6名平均年龄28岁的外地大学生,他们利用半年多的时间,成功实现了羊肚菌、大球盖菇的仿野生养殖。
这是一个 “高配”创业团队,包括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1名、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3名、山东农业大学本科生2名, 6名成员均是菌物资源与利用方向毕业生。2018年7月,他们在夏津县注册成立了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研发、制种、技术推广、技术培训、食用菌产品销售等。短短8个月的时间,公司便经营得风声水起,在行业内小有名气。
稳扎稳打谋创业
都说大学生创业难,6人创业团队敢于迈出这一步,并且开端良好,靠的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词——稳扎稳打。
聂阳、张金、刘书程是创业发起人。选择创业,不仅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源自他们丰富实践经验积累起的底气。3人分别来自江苏徐州、山东泰安、山东潍坊。自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聂阳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各地跑市场,推广食用菌菌种、教授食用菌养殖技术,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张金是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担任助教一年;刘书程从山东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在3家园林公司担任林下经济技术顾问4年。之所以先就业,再创业,他们说是为了打牢基础,为创业储备经验。
2015年起,夏津县银城街道办主任闫昕多次通过食用菌QQ交流群向业内“大咖”发出来夏津创业的邀请。2017年至2018年,始终怀揣创业梦想3个人多次到夏津考察,最终决定把这里作为创业的“大本营”。“一是看中夏津丰富的林下资源,此外,德州市提供的各项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也让我们能在这里安心创业。”聂阳说。除了申请到10万元贴息创业贷款,团队成员每人每月还能享受到1000元或2000元的生活补贴,县里还为他们协调了免费的人才公寓、办公室及养殖基地。
团队成员在校期间,接触了大量食用菌研发、养殖前沿技术。毕业后不同的经历,又让他们具备了各有侧重的突出优势。有人掌握了大量客户资源、有人是搞菌种研发的一把好手、有人一线养殖经验丰富,创业团队优势明显、互补性也极强。
深耕技术、市场,强化核心竞争力
“香菇、金针菇、平菇类工厂化已经非常成熟,市场相对饱和,做这些品种相对意义不大。目前,我们投入30万元,主攻行业内较热的大球盖菇、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凭借技术优势搞育种、养殖,相信我们会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刘书程说。
4月中旬,基地的大球盖菇将大量上市。据介绍,大球盖菇出菇期可采摘3至5批次,一亩地产量可达2000公斤以上,亩均纯收入8000至15000元;羊肚菌出菇期可采摘2批次,一亩地产量可达100至150公斤,亩均纯收入7000至13000元。2018年10月至今,基地已出售大球盖菇10吨,纯收入10余万元;羊肚菌鲜菇500公斤,纯收入7万元。
卖菇只是收入的一小部分,推广菌种、开展技术服务是创业团队的主攻目标。借助团队骨干成员的销售优势,公司将菌种卖至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全国食用菌主产区,累计推广大球盖菇3000多亩、羊肚菌2000多亩,总计产值1.2亿元。3月16日,第五届全国大球盖菇养殖技术培训班在夏津县开班,会议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姜淑霞讲解养殖技术,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食用菌养殖户参加。此前,创业团队多次在聊城临清、东昌府区,泰安泰山区、德州齐河等县(市区)举办培训班,共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200余名,遍及全国20余省份。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团队成员掌握了数十种珍稀食用菌的养殖技术。
食用菌属于蔬菜产业中的小众产业,圈子并不大。对科班出身的创业团队来说,很容易接触到业内最优质的资源。研发方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南京林产化学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长期合作交流;推广方面,在线下跑市场的同时,团队成员还建立了业内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群成员达到1000余名,随时交流技术、市场等信息。公司坚持走试验、示范、推广之路,菌菇培育、试种和市场推广等优势不断放大。
打通了技术、市场关,基地在夏津当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公司计划到2020年,在夏津建立珍稀食用菌基地,集研发、种植、展示、科普教育、技术培训为一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制种、统一养殖、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销售模式,推广包括大球盖菇、羊肚菌在内的珍稀食用菌1000亩,产值达到2000万元,带动不少于1000名贫困人口就业。
迎难而上超前储备,蓄势行业未来
创业团队的办公室兼研发中心位于夏津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在这里,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生化培养箱、恒温振荡器等食用菌相关研发装置一应俱全。
打开菌种保存冰箱,满目都是菌种培养皿和试管。刘书程拿出两个培养皿向记者展示,他说:“这是黑牛肝菌、红托竹荪菌种,全国分别有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攻克了人工培植、顺利量产难题。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开展两个菌种的实验室培育驯化。”他介绍,在食用菌行业,仅凭一两个优势菌种、优势技术,不可能永远占领行业潮头。必须居安思危,不断进行实验研究,不断创新,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更新、研发和储备。
为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公司在银城街道西淡官屯村规划建设了一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菌种厂,计划开展桑黄、黑皮鸡枞、虎松茸、绣球菌等几十种珍稀菌类驯化培育工作。创业团队还把目光瞄准了菌菇酱、菌菇脆片、虫草饮等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积极开展研发,全力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
聂阳表示,目前,公司建立了珍稀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未来仍会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进行研发,确保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记者 邓静 通讯员 邓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