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乐陵是什么?是“中国好人”郭朋岐3个月连救两人的无畏;是“中国好人”史智勤让“行好事”成为习惯的淳朴;是“山东好人”孔维国 28 年默默照顾无血缘关系邻居的坚守……
如今,“乐陵好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乐陵人好”的赞誉声不绝于耳。从“乐陵好人” 到“乐陵人好”,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滋养。
近年来,乐陵大力倡导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厚植“身边好人”成长沃土,涌现出“中国好人”3人、山东好人45人、德州好人之星126人的先进典型群体。一个个好人典型用朴实善良构筑社会美德,以善行义举践行文明新风,为乐陵建设富美和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强大精神内核。
以文化人
红色基因铸魂
“我们脚下的土地,是197位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咱们赶上好时候了,要珍惜生活、孝敬父母、努力上进,不辜负这大好时光。”8月21日,在丁坞镇烽火岁月革命展厅,“山东好人” 陈焕滨结合自身经历,为 20 余名群众深情讲述黄家村当年的抗战故事。
“榜样就在身边,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做好身边的日常小事。”听完宣讲,丁坞镇杨盘南街村村民刘芳感慨道。
“‘好人’变身红色宣讲员,将红色故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既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也能传递出向上向善的时代风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大为表示。
近年来,乐陵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红枣、红色冀鲁边“双红”文化资源禀赋相结合,立足“金丝小枣之乡”的人文基础和“四不争”精神的红枣品格、冀鲁边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的红色基因,以文化人,积极塑造以善为美的文化基因。
依托红色阵地,建设美德家风馆、道德讲堂、红色驿站、“好人工作室”等2000余处,聘请中国好人、山东好人、抗战老兵等,组建传承红色基因宣讲团,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好人文化培育的 “双向奔赴”。目前,累计开展宣讲26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0余万人次。同时,启动“学红枣品格 做朴实乐陵人”主题实践活动,统筹身边各级好人、道德模范等组建256支“好人先锋团”,积极参与“大爱与大德同行”“枣乡振兴有我”等活动260余场。
志愿接力
放大身边好人效应
每天上午9点多,“中国好人”史智勤上完夜班,给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妻子做完饭后,便赶往安居社区幸福食堂开始新的忙碌——择菜、炒菜、送饭……在食堂和社区之间来回穿梭,忙完已将近下午1点。
善良、淳朴的乡风在史智勤心里播下一颗乐善好施的种子,除了湘江勇救落水女的善行外,工作之余,去社区做志愿者,已成为史智勤的日常。
“大伙儿在史智勤的带动下,把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近两年,安居社区由一个1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市中街道安居社区党委书记助理张国彦说。
俗话说:“一人兴善,万人可激。”近年来,在各级好人模范代表的榜样示范引领下,乐陵依托全市13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吸纳成员,为乐于奉献的普通人做好事、做善事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如今,“好人”引领志愿者,志愿者成“新好人”的良性互动已然形成。全市8万名志愿者在好人榜样带动下,大步踏上热心公益、服务群众、反哺社会之路,使其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好人孵化器”。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万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近22万小时,惠及全市30万名群众。
机制保障
营造礼遇好人氛围
凡人善举,熠熠生辉。近年来,乐陵好人从“一盏灯”到“满天星”,背后得益于“评好人、树典型、学模范”先进典型评树机制的有力保障。
“为了让身边的每一个善行义举不被埋没,在发掘先进典型上,我们畅通组织推荐、社会评荐、个人自荐‘三条渠道’,从社区、村居、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抓起,实现覆盖各类群体、各条战线的‘六方联评’机制。”杨大为说。
突出群众主体,通过好人推选会、邻里茶话会、庄户剧团 “先推再演”等小而活、易参与的评选形式,将评选融入群众日常,让群众由“被动评”转为“主动推”。同时,依托各类媒体平台设立“身边榜样我来推”“好人 365”等专题专栏,线上线下常态化征集好人线索,建立好人“储备库”。目前,已收集好人线索 1200 余条,入库好人600余人,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除了要把好人“挖”出来外,营造尊重好人、善待好人、关爱好人的氛围也必不可少。乐陵市委以“德者有得、好人好报”为导向,对各级各类典型模范推出综合“礼遇包”,在全社会形成“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良性生态。
创新实施“敲锣打鼓送荣誉”“庆典仪式设好人专席”“为好人体检送健康”等多种形式,树立起“以德为先”的文明风向标。全市320家爱心企业、商超吹响“集结号”,主动组建“好人关爱联盟”,设立“好人公益基金”,集中推出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好人贷等举措,让善行义举成为榜样典型的“社会通行证”。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丹丹 编辑|石少军
通讯员|苏安矗 宫娜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