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娜娜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情消费”也水涨船高。婚丧嫁娶、乔迁贺寿、升学参军、生日满月……宴请名目越来越多,礼金越来越重,场面越来越大,消费越来越高。各地要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重拳出击为过热的人情消费降温,刹住人情歪风,为群众减负,为幸福加码。
变味儿的“人情消费”不仅违背了礼尚往来传统的初衷,还助长铺张浪费、攀比炫耀,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感。各级要深挖礼仪文化,以“礼”传承,重拾文明之美,用“礼轻情义重”延续优秀传统文化之魂。礼尚往来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动“绝大多数”破除人情消费陋习,做到不搞排场、不比阔气,遵守规定,新事新办,劲吹淳朴乡风,引领文明新风。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人际关系相结合,既表达喜庆祥和的人情味,又契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实现传统文化和消费新潮的双向赋能。
以礼塑文,让礼尚往来回归理性。如今,有的地方随礼金额水涨船高,变了味的“份子钱”成为“人情债”。要让礼金摆脱攀比,重回理性和本真,各级党员干部要沉下身子到群众中去“望闻问切”,了解地方习俗,倾听群众心声,在尊重人们意愿,留住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完善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机制,彻底铲断跑偏的人情消费链条,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移风易俗没有局外人,找回原汁原味的礼尚往来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各级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毅力,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崇德守礼的时代新人,争当文明新风的代言人。要全面发动,以评选“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活动,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带动更多家庭践行文明公约,以良好家风涵养淳朴民风,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讲好移风易俗美德故事,从中汲取心灵滋养和精神力量,守住文明礼,践行传统美,让人情消费回归本源,让礼尚往来更有人情味。
(作者单位:庆云县中丁乡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