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明确10项重点任务 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 2022年农业总产值超850亿元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根据德州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我市将着力抓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种植、壮大现代畜牧业等10项重点工作,到202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50亿元以上,农林牧渔服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左右。

我市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把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作为统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把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三产融合作为实现现代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着力抓好10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二产带一产、三产促一产,产业内外部多元高效、融合有序的良好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力争2020年达到接近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615万亩,棉花生产保护区40万亩,划定两区面积共计655万亩。通过涉农涉水涉地项目整合,到2022年力争把两区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种植。立足周边城市需求,支持果品、蔬菜、杂粮、食用菌、中草药等高效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大力推广生态绿色生产技术,促进高效特色农业标准化、园区化发展。每年认定一批市级“放心农场”,支持各县(市、区)开展县级“放心农场”认定工作。优质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突破1300万吨,年产食用菌稳定在55万吨以上。

壮大现代畜牧业。采用标准、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培育壮大一批“智慧牧场”。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创建4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区、8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重点培育100处100亩以上规模化示范家庭渔场,10处千亩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

培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聚,推动加工、物流、贸易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一批畜产品加工项目,提升全市肉制品、乳制品、禽蛋加工能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重点开发符合消费结构变化、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推进畜产品加工向高附加值、外向型精深加工转变。

扶持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发展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全面建成肉菜追溯系统和扒鸡行业追溯系统,到2022年全市建成2至3个年交易额5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10个大型生鲜物流配送中心,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鼓励发展农产品专业电商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综合性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网上农产品直销”和“时令农产品预订”。

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积极培育智慧农业、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到2022年培育5个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0家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

强化品牌引领新动能。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为契机,健全完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和市县乡村四级监管网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培育德州农产品公用品牌“放心农场”,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力度,每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个以上。把“生态德州·放心农场”品牌做强做靓。

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引导农村产权要素有序流转,增加农民产权收益,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到2022年,全市农业用水总量得到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0%,不可降解标准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深化农业国际合作。深化与荷兰、以色列、德国等国际农业发达地区、世界500强企业的农业合作,大力引进先进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学习借鉴农业设施建设运营经验,加快建设中德现代农业创新中心、中荷农业技术卓越中心、齐河县雅培醇源牧场、平原县宜瑞安食品等中外合作项目,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 邓静 通讯员 范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