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从《少年玄奘》看非遗文化如何“破圈”


□张晓航

近期,一部叫《少年玄奘》的儿童舞台剧在德州火了,讲的是隋末年间,家人遇害后,幼年玄奘被放入木匣漂流至海岛金山寺,并在庆云历练、成长的故事。

《少年玄奘》是庆云围绕德州市级非遗“玄奘传说”创作的文艺作品,是全国首部少年玄奘题材的剧目。它的走红离不开“西游宇宙”自带话题和流量的加持,更离不开针对本地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的深度挖掘,其中经验值得总结分享。

吸引人靠故事,打动人靠精神。《少年玄奘》的成功,离不开对核心故事的改编与二次创作,更离不开对少年玄奘聪慧机智、坚韧不拔、英勇顽强、追求真理精神的总结提炼。德州非遗资源丰富,不管是东方朔民间传说,还是四女寺传说,都有好故事打底,不管是通过细腻的笔触,还是精湛的演技,只要将故事讲得足够精彩,将主角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就能有引发观众共鸣的“基本盘”。

创新表达方式,赋予经典新生命。《少年玄奘》综合运用戏剧、音乐、歌舞、数字技术等形式,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童话世界。非遗文化厚重,现代科技新奇,两者不期而遇,往往产生别开生面的碰撞。舞美技术可以让演出效果震撼、绚烂、奇幻,AR、VR技术可以让非遗文化活更加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都能为受众带来更有沉浸感的体验,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坚持长期主义,用好统筹思维。儿童舞台剧只是围绕“少年玄奘”非遗原创的文艺精品之一,庆云全力打造“少年玄奘IP”,制作动漫影片,设计系列文创,并进一步链接动漫主题乐园、餐厅、酒店、商业街及文旅项目等。非遗文化有跨越时空的魅力,也有跨界的能力。通过统筹设计打造IP,与音乐、动漫、影视、现代设计、数字创意、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就能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城市发展深度赋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宝藏,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精心开发、匠心打造,就能有更多出圈出彩的非遗文化IP。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