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留白,从空间上讲是为人类开发活动设定前进尺度,从时间上看是为子孙后代永续发展设定未来向度。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也影响着江苏扬州一座新城的建设和运营。
2013年,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正式成立,在为生态“留白”,为自然“种绿”理念的指引下,扬州将占地81平方公里的新城打造成了“水绿交融、产城融合、工住平衡,宜居宜业”的锦绣江南新核心。六年间,新城以“生态、科技”为底色,以“新人才、新产业、新城市”为定位,积极应对规划土地等要素制约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转换思路,改善生态环境,厚植绿色优势,拉动生态产业,在生态留白的基础上,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清除画布“涂鸦”
塑料垃圾集中地上建起最美生态风景区
要想做好生态留白,首先要清理掉原有的旧“涂鸦”。
万福闸,是曾经的4路公交车经停的一个大站。站台旁,是二桥村的村委会,再远处,就是村庄、农田。
过去,这里是扬州城区最大的塑料垃圾集中地,脏、乱、臭。2013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江广融合地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扬州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着力打造生态中心、区域交通中心、商务行政中心和科教创新城。自此,这片土地开始了大开发、大整治、大提升。
如今,在扬州乐园、马可波罗花世界、1912小镇的环绕下,这片区域已经成了扬州风景最美的地点之一。
“这里曾经是扬州最大的塑料垃圾集中地,甚至是最脏乱的一个角落。”56岁的二桥村老书记葛友庆介绍,在老4路公交站台旁,原先有一处机动车拆解厂,由于缺乏管理,车辆拆解过程中所漏下油污直接排进了旁边横河里,甚至还能渗到农田中。“村民们栽秧,打上来的水泛着油花,如果灌到田里,秧苗就会发黄。”
由于环境差,再加上种田收成难以得到保障,后来有不少村民就把田地租给一些“外来户”。这些人大多以船为家,租地用来回收各式各样的塑料瓶,就地清洗、拆解。污水流入河内,夏天发臭发黑,塑料垃圾堆积如山。
2011年,江都撤市设区;2013年,江广融合地带与扬州城新一轮发展战略取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作为生态科技新城开发的核心区域,二桥村开始了大变样,相关部门介入、村民自愿参与,最多时上千人同时进场,上千吨的塑料垃圾被清理,500多户农户拆迁,200多家废旧回收点、小商贩被“请走”,大大小小40个厂或迁址或停办。
从老4路站台的位置,到1912小镇的花房里酒店、三期的金逸电影城,再到现在的廖家沟中央公园入口处,这已经是融合发展后二桥村村委会的第四个地址了。一次次“搬家”的背后,是融合发展布局规划的不断完善。
在曾经的田庄之上,扬州乐园、花世界、1912小镇、海洋馆、赛马场、深潜基地、沙排公园一个个拔地而起,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绿水清洗留白画布
推进水环境治理,持续做好“水文章”
除了清理垃圾,要想留好新城这张生态画布,还要绿水冲洗。
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水城”,其水域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近年来,生态科技新城坚持把水环境治理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水文章”,在生态留白的城市画卷上画好“绿水”陪衬。
杭集镇的九圩河不仅水清岸绿,当地还在河道两旁打造具有40年树龄的水杉林,水杉的树影倒映在河中,形成一幅十分精美的生态画卷。
九圩河流经杭集镇双龙、八圩两个村,长2.7公里。过去,河道淤积严重。为此,生态科技新城积极响应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战略,对河道进行彻底整治,通过引用绿化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既美化河道,又能发挥水土保持功能。2018年11月,九圩河入选扬州市首批10条“美丽河道”。当地村民也表示,看到现在的九圩河绿树成荫,心情非常高兴。杭集镇农水站站长王兴奎介绍,下一步将对水杉树两边的植被,采取最严格的管制措施,按照河长制的管护要求,系统性地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河道美丽通畅。
这几年,生态科技新城先后投入10多亿元,全面整治辖区200多条河道。目前,九圩河、夏庄河等60多条河道已整治完毕。推进水环境整治的同时,生态科技新城还同步推进公园体系建设,让市民享受更多生态福利。生态科技新城农水局局长陈飞介绍,通过廖家沟中央公园四期的建设、“三河六岸”的建设,保护“七河八岛”周围生态环境,同步提升整个区域生态环境。
未来,生态科技新城将以深潜赛艇基地、国际沙排基地等项目为龙头,同步联动游艇俱乐部、音乐俱乐部等项目,通过“水上赛事”、“水上旅游”聚人气、做产业,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生态科技新城党工委书记陆金龙表示,生态是生态科技新城的特长,首先要做好生态环境,再利用七河八岛打造全域旅游。将生态和体育、旅游结合起来 也是解放思想的一个体现。
81平方公里留白
系统规划打造生态城市“后花园”
生态留白这张城市画布准备好了,如何做好这幅画还需要整体规划。
生态科技新城位于扬州两大生态廊道交汇处,北部为国内保护最为完好、资源最为丰富的河岛湿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淮河入江水道和扬州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被誉为扬州的城市“后花园”,生态价值超过杭州西溪湿地。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以《来之不易的青山绿水》为主题,连续两次专门对生态科技新城“七河八岛”区域环境整治案例进行了重点报道。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新城组建了“七河八岛”旅游发展公司,谋划自在岛-凤凰岛7.8公里片区整体打造。
在公园建设方面,未来,新城将着眼江淮生态大走廊总体布局,更好地适应“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需求,结合“水城”特色,以“263”行动为支撑,营造吸引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公共活力空间,高标准实施廖家沟中央公园四期工程,启动建设46万平米韩万河生态调蓄公园,三是一段一段打造48公里滨水“生态环”,2017年新建公园100万平米、滨水绿道20公里,成片造林500亩、10万株,展现城在绿中、绿在水中、水绿交融的新形象。
除此之外,新城全面推进“263”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提前1年实现区域煤炭零消耗、落后产能全淘汰和水环境整治全覆盖。突出生态宜居,打造美丽宜居之城。
发动全社会共谋生态大局
扬州生态保护区域将获财政补贴
要想画好这张生态留白画布,不能只靠政府,还要把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位于扬州市东郊的泰安镇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达60%,被称为扬州的“绿肺”。近年来,扬州市先后启动“七河八岛”开发及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泰安镇作为该区域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进入了以生态保护为主、限制性开发的新阶段。
泰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资源既是泰安的资源优势,但同时制约了泰安的发展速度。“虽然从战略大局和长远来讲,这种牺牲是值得的,但如果能对搞生态保护的地方作一些补偿,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泰安镇对生态补偿的期盼即将成为现实。新《办法》规定,扬州市即将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因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使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的区域内的有关组织给予补偿,同时对市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给予引导性补助。
扬州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扬州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中市区范围内特定区域,是此次生态转移支付补偿的主要范围,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清水通道、重要湿地。而生态补偿的对象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市级有关功能区管委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市政府批准可获得生态补偿的其他组织。
生态补贴如何分配?据介绍,相关核算部门会将可获得生态补偿区域,按行政区划归属划分到各村(社区),按村(社区)所涉及面积和生态红线区域补助标准进行测算。用公式表示,即某村(社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数=该村(社区)涉及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生态红线区域补助标准。
其中,村(社区)涉及生态红线区域面积,根据《扬州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中确定的市区生态红线区域面积拆分认定。补助标准为:一类、二类管控区年补助标准由市财政局核定,二类补助标准按一类的50%执行。
除了市区生态红线区域,市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也将获得引导性生态补助,资金量主要按照其生态保护收支缺口而定。“生态补偿引导资金要专款专用。”据介绍,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维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进行生态修复、补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及形象工程建设,不得用于竞争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