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以活地生金为目标,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五个振兴’一盘棋,整体联动,有序推进,我看后感到很震撼。 ”这是前不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在考察平原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给出的评语。自去年以来,平原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五个振兴”要求,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系统性改革,体系化建构,以村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突破口,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根线贯穿全局,重点打造土地、产业、人口“三集中”的桃园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目前,平原县共有236个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16万亩。
平原县以党建统领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路非常切合广大平原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地区农村发展的实际,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激活了农村生产力,打通了制约乡村振兴的“堵点”,使土地成了最稀缺的发展资源和“双招双引”主体,取得了“一通百通”的初步成效,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央、省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密集到平原县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平原县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立足实际、深入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探索,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实现做强产业、做优生态、做靓家园的目标。 ”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总结说。
抓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个关键,以点带面活全局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真正弄清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在哪里,然后找出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不走弯路错路。 ”平原县委副书记孙丰勇总结说,制约平原乡村振兴的瓶颈共8类,分别是农业经营主体小而散、农业现代装备能力弱、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产品生产监管难、农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带动能力差、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少、农民收入持续低水平徘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针对瓶颈如何破解?对此,平原县委、县政府有一个深入的思想解放过程。平原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最大的资源是耕地,现有878个村、104万亩耕地、46万人,恰恰是这最大的资源限制了农业进一步发展。原因就在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经过讨论,我们决定眼光向内改革,在土地规模化经营上做文章,让包袱变为财富,让土地生出金银。 ”王洪霞介绍。
抓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个关键,以点带面活全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事实证明: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但在土地规模化流转过程中,农民有顾虑、基层有压力,怕担风险、怕干赔了。“放开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方面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稳定农民承包土地关系长久不变;另一方面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经过深入调研、审慎决策,我们决定以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土地规模流转为突破口,综合施策,打出组合拳,进一步解放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 ”王洪霞说。
把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与夯实基层党建,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结合起来。平原县委总结推广前曹镇“郑庄模式”,打破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将家庭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村民和集体按股分红。并在此基础上,又总结推广了以王杲铺镇为典型的“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模式,以桃园街道为典型的“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一体化农事服务平台”模式。
把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与对接龙头企业、发展农业“新六产”结合起来。大面积流转的土地是优质稀缺资源,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平原县委、县政府跳出农业抓农业,坚持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成立产业联盟,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创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致力发展“新六产”。该县出台农业“双招双引”优惠政策,成立专职招商队伍,面向全国叫响“平原有良田百万亩”的资源品牌,加大力度引进、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8年11月19日至21日,平原县举办了携手强企名校开发共建百万亩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研讨洽谈会,146个企业、合作社组建的“平原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揭牌成立。目前,平原县与中粮、中垦、鲁望集团、登海种业等企业均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科技小院”项目,与青岛大学合作建立“两院一基地”,与省科技厅共建了“农科驿站”。
把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结合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土地规模经营,平原县引导一部分农民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的非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就地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农民变市民;一部分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就近再就业、失地不失业、农民变工人。
实施示范区重大项目,“三集中”打造乡村振兴制高点
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新安装的6套大型指针式自动喷灌机正在施工作业;东大马村拆迁现场,全村415座平房,全部完成拆迁;鲁望农业集团现代化农场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4月29日,记者在平原县桃园街道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现场看到的场景。“桃园街道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是平原县委、县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有益探索,是平原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平原实践,入选全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示范区按照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街道驻地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建设智慧桃园、生态小镇,打造县城南部次中心。 ”王洪霞说。
以土地、产业、人口“三集中”为主要特色的桃园街道乡村振兴模式,开启了以全域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五个产业统筹推进的新探索。“乡村振兴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投入大、困难多,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要解决好‘人、钱、地’的矛盾和问题,为其他乡镇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经验和方法。 ”孙丰勇说。
依托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规模化经营。目前,桃园街道22个村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2万亩土地集中流转给鲁望集团,实行规模化经营,并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通过“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各类规模经营主体”的模式,全街道8万亩耕地,全部实施规模化经营。在街道驻地规划建设大型田园社区,利用3至5年的时间,将全街道54个村分期分批拆迁,人口全部向驻地社区集聚。目前,13个村已经全部拆迁完成。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村庄拆迁复耕腾出的土地指标入市交易,取得的交易资金全部用于示范区项目建设。全街道村庄完成拆迁复耕后,将腾出8000余亩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收回资金约25亿元。
鲁望集团是平原县引进的一家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在桃园街道流转了22个村的2万亩土地,种植糯玉米、黑小麦等,打造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下一步鲁望集团计划继续加大土地流转规模,着力打造种养一体、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农业,引入高端养殖项目,实施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现代化的“放心农场”;另外高标准建设1处现代产业园区,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等二三产业,带动更多农民致富。依托鲁望集团打造鲁望品牌,以品牌带动促进质量兴农。“现代农业的出路在于生产出优质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我们依托土地规模化经营,实施双品牌战略,首先打造‘鲁德原’区域公共品牌,并通过‘大品牌+小品牌’,实现双品牌集中向外推介,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孙丰勇介绍。“示范区内土地、人口、产业‘三集中’,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关系,也是一个现代产业相互衔接的过程,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做大做强,引来资金和项目,还能够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和就业,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的同步改变。 ”平原县桃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孟庆泉分析说,54个村拆迁后仅复耕土地,就可增加近2万亩耕地,可作为集体资产入股,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另外,平原县和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用好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规划建设小高层住宅110万平方米,把全街道54个村分期分批进行拆迁,3至5年达到3万人居住规模,把桃园街道打造成一个集商业、美食、文化、旅游、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实现聚人气聚商气聚财气。
坚持党领导一切,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我们把土地承包出去,要是赔了怎么办?遇到灾年,歉收了怎么办?要是我们的利益受损害了,谁来给我们提供保障? ”针对农民的顾虑,平原县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持底线思维,把各种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充分估计和预防,尤其是坚持党领导一切,通过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民群众抱团闯市场,增强对接大市场大生产的能力。
2017年5月,平原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支部班子好、群众基础好、水浇条件好、地块成方连片”等条件筛选了前曹镇郑庄村、王杲铺镇甜南村及焦家寺村、张华镇卜吉柳村等9个村庄进行试点,之后在全县逐步推开。入股村民不需要从事任何田间劳作,仅土地分红一项,每亩年收入便可达1300元以上,比不入社村民多收入150多元,村均集体增收近3万元。农民群众最怕土地流转出去后,收益无法保证。针对这种情况,平原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群众全程参与合作社章程制定,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如保底收益多少、如何分成、小麦补贴归谁等,均与群众讨论确定后,写入合作社章程和有关协议。
从县级层面为降低土地规模经营风险,平原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四个中心”:一是工作推进中心,设在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保障方向、牵头抓总、统筹推进,为全县党支部领创办工作把脉定向;二是农技服务中心,设在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龙头企业培植及对接、合作社运营等;三是惠农政策整合中心,设在县农办,主要负责惠农政策整合;四是为农服务中心,设在县供销社,主要负责农资供应、粮食收储、农机作业等。
针对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瓶颈,平原县委、县政府坚持实事求是、及时解决的原则,不断进行完善。比如,反映比较多的启动资金短缺、浇地难、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都一一制定了解决措施。
针对合作社抵抗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问题,平原县鼓励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除国家政策保险外,积极投保商业性保险,在协调保险公司按照80%优惠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50%的补贴。针对合作社启动资金短缺难题,平原县由县财政出资设立担保基金,协调农商行、农行为合作社设立专项贷款,要求基准利率、方便快捷。针对合作社普遍存在的浇地难题,平原县鼓励合作社购置卷帘式走灌机,除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外,县财政再给予50%的奖补。针对财务运行不规范问题,平原县各乡镇(街区)设立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心,县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每个乡镇配备1至3名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专职负责本乡镇所有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社的账目管理。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平原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县机遇,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完善宅基地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深层次的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和保障。以村庄合并拆迁为例,全县农村宅基用地规模16.67万亩,通过村庄合并可盘活农村建设用地10万亩左右,县里与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具体实施,村庄复垦成耕地后,村均可实现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