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透过“人才之窗”,读懂山东

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人才是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地区的朝气蓬勃、一类政策的便捷高效,一个社会的风华正茂。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将人才这扇窗口徐徐打开,再次展现出一个充满生机、高速发展的山东。

10月28日,在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集中展示大会的现场,两位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先生、薛其坤先生齐聚山东,并吸引了23个国家(地区)的300余名海内外专家人才参会。自4月19日大会启动以来,全省参与活动人才总量超过24.4万,1.2万余名高层次人才来鲁交流。人杰地灵、岱青海蓝的齐鲁大地,缘何赢得天下英才青睐?

——山东是崇尚人才的热土

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菲列茲•伦敦奖以及巴克利奖等科学大奖的薛其坤院士再次回到山东,是对山东人才沃土的期待,也是对青年人才“落地”山东的一份鼓舞。薛其坤院士曾自喻为“一艘从沂蒙山区驶出的小船”。山东,一直是这些扬帆起航的“小船”最安心的港湾。

拓展青年人才创业空间、激发返乡人才创业活力、培育科技人才创业场景,一系列的政策、机会和平台,都是山东为各类人才营造的敢想、敢干、敢闯的发展环境。在“海洽会”期间,山东还不断完善省市县协同、人才专员对接的网格化服务重点用人主体的工作机制,并依托“海洽会”智慧云平台主动推介人才需求岗位,等待着各类人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聚焦每个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灵活赋能各种有温度的成长通道,这是山东对人才最真诚的礼遇与呵护。山东“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背后,求的是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谋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山东有活力满满的前景

什么是“前景”?是发展的气息,是时代的脉动。在“人才引领发展成果展”的现场,更是能看到山东人才和产业双向奔赴的景象。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全球第一、世界唯一的创新成果。

如果这一个个产品会说话,他们仿佛在向各路人才讲述着近几年,山东充满活力的科创氛围,和永远为人才敞开怀抱的广阔胸襟。

其实,山东对科技创新以及优秀人才的关注,从未止步。2015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安家青岛,2018年神威E级原型机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随后山东还参与研制了以“济南”命名的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在烟台交付起航的“深海一号”,在青岛交付运营的“国信1号”“海葵一号”等。这一件件大国重器,是山东创新涌流的发展前景。

——山东有开放包容的胸怀

齐鲁自古圣人多,管子、晏子、孔子、孟子等文化先贤,至今影响着山东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三国时期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宋代才女李清照、再到当代大师季羡林等,文化大家们让齐鲁文化有了自己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如今齐鲁大地上这一份看不见却能感受得到的豪爽真诚与开放包容。

真诚以待,总能打动真心。实打实的政策激励正是山东对待人才的真心与态度,青年人才经费支持、人才生活补贴、青年人才创业支持、技术技能大师津贴、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等,这是被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的“在乎”,更是被一个地区尊重和爱护的温暖。

闭幕却不落幕,“海洽会”背后凝聚的价值和理念,正滔滔不竭地转化为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动能,这是山东创新不停、求索不止的精神绵延,更是山东发展之路上的信心和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