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爱珍
一河跨古今,千年文脉长。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厚重文化,而山东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更是弥足珍贵。
山东运河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山东境内开凿菏水始,其后随着历史的演进,山东运河分布区域、开凿规模、功能作用日益扩大。至元明清时期,形成了长达600余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纵贯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五市,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山东运河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在文化特点上呈现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的特色。
运河文化与齐鲁文明交相辉映。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山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运河沿岸的城市逐渐繁荣,成为商业贸易的重要中心,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齐鲁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两千余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山东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海洋文化等相互影响、彼此互动,共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齐鲁文明。这些文化在运河的滋养下,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人文风貌。比如,儒家文化的仁爱、礼义等思想在运河沿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践;黄河文化的雄浑、壮阔也在运河文化中得到了体现;泰山文化的庄重、威严则与运河的灵动、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山东是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践行者、齐鲁文明的传播者。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业态构建、文化品牌打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运河沿岸各地加大对运河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保护、传承体系。例如,对古河道、古闸座、古建筑等文物进行保护,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统计、整理,并鼓励传承人传播与推广技艺。通过打造运河文化典型性、标志性文旅展示平台,推进运河文旅生态廊道建设,如德州实施的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即“两河牵手”工程,聊城的中华水上古城、临清的中洲古城等景区,都为山东运河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运河文化和齐鲁文明具有深远且丰富的时代价值。山东运河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包容性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表现。在新时代,运河文化与齐鲁文明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新灵感。我们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例如,可以依托运河文化、齐鲁文明资源,开发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和文化产品;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提升运河文化遗产、齐鲁文化的展示利用水平,让古老的运河文化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齐鲁文明薪火相传。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