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励志了!这位国内顶级天体物理学家昨天回德州老家作讲座 | 曾揭示宇宙137亿年演化史!

北京师范大学张同杰教授

    5月28日上午,中国当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天体物理学家张同杰教授,来到夏津县双语中学,开展了一场励志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张教授以“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一话题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张教授在讲座中引用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分析人类为何在此,又从何而来等诸多课题,并且为师生们展示了宇宙结构的精美图片,激发学生对天体物理学的学习兴趣。还向师生介绍了当今先进的观测工具及世界天体物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张教授同时坦陈,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功,并非一切都已解决;我们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他还指出,如果人类不克制自己的欲望,仍然无节制的破坏自然,我们生存的地球或许在千年以内便会走向毁灭!张教授表示,在过去的百年间,我们在宇宙学中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继续永远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图像;取而代之,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处起始;它还预言时间在黑洞里终结。

    接下来,张教授以自己的坎坷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励志教育课。1968年,张教授出生在夏津县东里镇邹庄村,家境贫寒。他进入校园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金句正流行,受此影响,张教授数理化成绩一直不错,尤以数学为佳。与此同时,他经常听一档名为“科学知识”的科普电台栏目,这也促使他萌发了第一个人生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与身边很多同龄人一样,但不同的是,他成为了坚持到了最后的少数人之一。
    1983年,初中毕业的张同杰考入平原师范学校读中师。“这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我当然更想读高中,然后考大学。但中师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摆脱黄土地、获得工作的最快途径,我要尽快承担起家庭责任,为父母分忧,再另辟通往梦想的道路。”一年级期末,他看到有三年级学生经学校推荐参加高考。“我感觉机会来了,从那时起,我在学业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两年后,他考入德州师专(现德州学院)物理系。

     这一阶段,张教授将专升本及考研列入目标清单,但过程并不顺利。 1988年,他升本考试落榜,英语拖了后腿。随后他经分配成为一名中学老师。

    “落榜后我一度颓丧,后来成为德州学院院长的贺金玉老师给予我点拨,父母也一直鼓励我,这让我重新振奋起来。”张教授一边教书,一边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提升自己。        1990年,他去往山东省教育学院(现齐鲁师范学院)脱产进修两年,拿到本科学历。

    1993年,经历多次考研失败,他终于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研究生,追随天体物理学家宋国玄研究星系计算机数值模拟,追随被称为中国“虫洞之父”的宇宙学家沈有根一起研究量子宇宙学、黑洞和虫洞等课题,并且一鼓作气,于1999年拿到天体物理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张教授成为北师大天文系的老师。之后,他前往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访问,到美国亚里桑那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4年,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分别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文系和劳伦兹国家实验室访问。可以说,偶遇天文让张教授步入全新天地,给他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听了张教授的这番曲折但辉煌的经历,在场的师生无不深受鼓舞。学生们纷纷表示,出身并不能决定一切,就像张教授所说“命运一定不会辜负坚持不懈的人,若回报还没到来,不妨耐心些”,只要自己坚持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实现梦想的这一天。

    最后,杨慎林校长总结发言,对张教授百忙中拨冗莅临我校表示感谢,告诫孩子们要既要有顶天的信念,更要有立地的务实;要以张教授传奇的求学经历为楷模,“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张同杰简介:

1968年生于德州市夏津县东李镇。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标准宇宙学的理论和观测效应以及高精度计算机数值模拟。

2006年起率团队利用哈勃参量数据对宇宙学模型进行限制,为国际首创。

2015年又率团队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上成功完成了3万亿粒子数的宇宙中微子和暗物质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

编辑|石少军 通讯员|刘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