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近日,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公示,德州3个村庄榜上有名。这些村庄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犹如先辈遗留的精神火种,照亮过往、指引未来,成为德州大地上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坐标。
传承为基,厚植文化底蕴。传承作为红色文化“两创”的关键所在,有着重要意义。德州秉持敬畏历史之心,深入挖掘村庄红色故事,组建专业调研团队,遍访革命先辈后人,从尘封的记忆里梳理出清晰连贯的历史脉络,使往昔的革命篇章得以鲜活再现。同时,坚持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推动实施乐陵大桑树村革命旧址、禹城大战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完成宁津烈士祠、庆云杨和寺烽火台等革命抢险加固工程。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仅重温了革命历史,更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乡村文化新的生命与活力。因此,我们要继续秉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创新发展的理念,深挖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创新赋魂,激发创造活力。置身于时代浪潮之中,创新已然成为激活红色文化价值的核心力量,为其赋予了崭新的生机与时代魅力。德州巧妙借助 VR、AR 等前沿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场馆,令游客仿若穿越时空,沉浸于革命风云之中,使其感染力与震撼力得以倍增。此外,精心创作的《兵出渤海湾》音乐剧远赴新疆巡演,引发了强烈反响;宁津杂技蟋蟀谷上演的《大刀传奇》杂技剧也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这些案例表明,文化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持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优势,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的创新形式,努力打造辨识度高、感染力强的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精品,释放红色文化的教育潜能,让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挖掘并高效转化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跨越的核心策略。德州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精心规划旅游线路,打造集学习、娱乐、体验于一体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并通过培训引导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带动农家乐、民宿以及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发展,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各县市区要科学合理地开发与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相结合,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乡村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全面振兴,助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面貌新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作者单位:禹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