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齐河:“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

1月21日,齐河县赵官镇大马头村的李顺雅姐妹俩早早地来到了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岁的李顺雅是大二学生,而12岁的妹妹李梓含则是六年级的学生。她们满心期待地参与了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扎刻平安扣活动。

在活动现场,“文化先行官”云廷臻耐心地向大家传授扎刻技艺。他从高粱秸秆到竹子的材料变化讲起,再到扎刻的基本技法和榫卯结构的制作,每一步都讲解得通俗易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动手尝试时兴致勃勃。一个小时后,一个个精美的扎刻“平安扣”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跟随大马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员尹茂龙参观了大马头村民俗馆。从老照片中的“土墙泥路”到“牛棚畜舍”,从“肩挑背扛”的农具到“机械化作业”的现代设备,从“艰苦岁月”的生活用品到“小康时代”的富足生活,一幕幕历史变迁让孩子们感慨万千。

精美的年画、火红的春联、精彩的文艺演出、暖心的志愿服务……春节期间,齐河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系列活动,营造出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

“春节是喜庆、团圆的日子,浓浓的年味里,当然也不能少了文明这一味,有了他年味才更丰美、更醇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光星表示,“年俗”不是静止的和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但不管是传统年俗还是新年俗,唯一不变的是它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就是说,“变”的是形式和花样,“不变”的则是喜庆和吉祥。正如他们在春节期间组织“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主题活动,倡导文明、重视德行、强调仪式感,共同追寻“最美”的年俗。

在大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6岁的大徐村村民胡连杰带着5岁的小女儿参加了“童心巧手做灯笼”活动。小女儿灵巧的小手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到十分钟就做出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一按电子按钮,灯笼亮了起来,照亮了母女俩的笑脸。胡连杰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啊!以前过年都是帮着家里干干活,现在的孩子不仅能上幼儿园,还能参加这么多有意义的活动。”

“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系列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齐河“文化先行官”的参与。齐河文化先行官项目负责人柏杨介绍,“文化先行官”项目启动以来,齐河县已成功实施文化先行官项目4年,建立了“三团三社”1900余个,其中精品“三团三社”200余个;服务群众超过70万人次;培育近万名基层文艺骨干,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从“育文化”到“融文化”的深化。通过文化先行官的努力,老百姓从家庭小灶台走向乡村大舞台,从“台下观众”转变为“舞台主角”。

如今,齐河县的文明实践活动已经走村入户,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逐渐打通了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钟伟 

通讯员|王业婷 赵晨杰 蒋国梁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