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夏收夏种都忙完了,陵城区丁庄镇宁庄村的宁志山一身轻松、心情特别好:家里种的23亩小麦大丰收,玉米种完了,第一遍水也都浇上了。“这是镇上花大力气挖沟修渠给咱带来的实惠。党委、政府真心实意给咱老百姓办事,如今,竹节沟、断头沟都没了,沟渠条条连接、四通八达,黄河水直接流到了地头,大伙儿再也不用为浇地发愁了。以前浇1亩地要花70多元钱,现在15元足够了。 ”
从去年10月底至今年6月初,陵城区丁庄镇投入200多万元,大力整修了24条沟渠,新挖了3条,打通了竹节沟、断头沟,形成灌溉网,切实解决了村民浇地难、成本高的问题。“我家在村南有6亩地,以前浇地,得从鬲津河调水,先调到村北边的沟里,再调到村东边的沟里,然后再调到村南边,因为水少,还得排队,每次都反复叮嘱排在我前面的人,‘你快浇完时别忘了给我打电话’,夜里睡觉都不踏实。 ”闫家村的闫付正对浇地难深有体会,“如今,沟渠畅通,水直接流到地头,想啥时候浇就啥时候浇。 ”
丁庄镇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共有27个村庄,耕地4.89万亩,2万多口人,人均耕地2亩多,宁庄村耕地最多,人均达到7亩。“对农民来说,浇地是个大事。”丁庄镇党委书记张振凯介绍,去年4月份,他到闫庄村走访贫困户时,村党支部书记闫秀华反映:由于沟渠淤积严重,再加上一些竹节沟、断头沟,黄河水过不来,村民浇地必须三级甚至四级调水,浇1亩地得花70多元钱,最高达到了95元。
这一情况引起了张振凯的高度重视,他立即召开会议,安排摸底调研,每条沟渠都带人实地查看,并将情况提交党委会研究。
对于农业灌溉,其他兄弟乡镇大都走“以井保丰,以河补源”的路子,但这在丁庄镇行不通,由于地下水苦咸,浇地只能依靠黄河水。镇党委成员态度一致:不管财政有多紧张,必须优先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并邀请陵城区水利局专家规划设计,明确标准。对原有的沟渠,在以往基础上深挖2米,并根据周边村庄耕地用水量进行扩宽,最多的增加5米,沟渠宽度达到20多米;新挖沟渠3条;坚决消灭竹节沟、断头沟。
去年10月底,从宁庄村开始,工程启动。施工时,先在沟沿上取土、运走,然后再将清挖的淤泥甩到沟边,这样既不损坏庄稼,又可以减少支出,一举两得。这个工程清挖土方25万立方米,整修、新挖沟渠共27条、长21公里,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记者|王秀青 通讯员|任婧婉 杨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