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我市召开2025年全市残联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年工作任务,要求全体人员认清形势,突出重点,牢牢把握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总体要求,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精准落实低保、两项补贴等惠残政策,严防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帮扶与常态化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衔接,深入开展残联干部联系帮扶专项工作。配合做好分层分类救助、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做好机构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统筹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继续开展“如康家园”规范化运营服务管理工作,探索服务机构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运营模式。健全特殊教育保障体制。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残疾人高考工作和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学生安置工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由义务教育阶段向两端延伸,持续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励志助学等项目。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导各县市区高质量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与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适老化改造工作衔接融合。
促进残疾人较为充分较高质量就业。持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滚动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月、走访拓岗促就业、“三送”服务上门等活动。做好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一人一策”就业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深入推进残疾人“社区微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扎实做好残疾人文创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文创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创设残疾人公益性岗位。鼓励各县市区做好“企业按比例+‘如康家园’集中就业”工作。全市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不少于 1500 人。高质量举办德州市“技能兴德”残疾人电商直播、盲人按摩以及文创项目(中式面点)职业技能竞赛。全市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不少于 1200人。
提升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加大残疾预防力度,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质效。持续推动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提升建设,全市免费康复救助残疾儿童 2000 名以上。做好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水平。完善基本康复服务目录,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服务供给。持续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试点、“如康家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康复托养与长期护理保险衔接融合试点工作,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
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均等化。发挥残健融合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拓展基层残疾人文化阵地。打造文化品牌活动,鼓励残疾人文艺人才创作优秀作品,加强特殊艺术扶持力度。科学规划残疾人运动员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体育集训,做好 2026 年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的备战参赛工作。深化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全民参与。组织开展“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等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与社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高质量的体育健身服务。
持续深化残联改革。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系统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村(社区)残协规范化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执行理事会与专门协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专门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更好联系服务本类别残疾人。将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作为服务残疾人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优化办理流程,让服务更加便民高效。加强残疾人证核发管理,指导县级残联做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和上门评定工作。进一步推广应用加载残疾人证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强化残疾人证电子证照应用。
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聚焦主题宣传,开展多样化主题宣传活动,弘扬助残正能量,讲好残疾人故事,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提升助残志愿服务工作,研究拟订全市助残志愿服务计划,围绕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助残志愿服务,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残疾人事业法治建设,充分运用服务窗口等多渠道平台,开展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马乐 通讯员|邹超 田韦君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