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出台。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22年聚焦“三农”议题,彰显了党中央重视农业的决心和定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为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提供了路径。
因地制宜,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载体和切入点。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不但要把握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更要以工业化思维构建“大农业”发展格局。通过发展优势突出、就业容量大、带动效益明显的县域富民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以项目支撑、龙头带动、品牌赋能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增强县域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城乡的融合发展。临邑县通过建设智慧农业科技园,引进各种“黑科技”,真正实现了“一个鼠标完成大棚管理”。同时,发展“特色产业+研学+乡村游”,为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内外兼修,以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美。农村要美,不但要美在外表,更要美在内里,实现农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加快补齐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还要着力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宁津县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事宜规范化、乡风民风文明化,形成了具有宁津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德州各地积极行动,不断描绘出农村环境美、精神美、人文美、生态美的和美新画卷。
激活内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利用基层党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等,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支持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民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为组织振兴、为深耕“三农”沃土提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德州多地实施吸引在外能人返乡的政策,比如临邑县实施“雁归兴临”工程,乐陵市实施“雁归工程”,让在外人才感受到家乡的呼唤和温暖,吸引了一大批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
农业大有可为,农村舞台广阔,农民群众可亲可敬。做好“三农”工作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只要全市上下齐心,持之以恒,德州一定能实现农业更稳固、农村更繁荣、农民更幸福。
(作者单位:临邑县兴隆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