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青松 报道
德州新闻网讯 “这麦粒籽粒饱满、颜色油亮、没有杂质,肯定又是个丰收年,种田就得听专家的。 ” 6月14日,徽王庄镇大官辛村村民周文学的50亩小麦开始收割。望着小麦联合收割机“吐出”的金黄麦粒,周文学高兴不已。
今年50岁的周文学是个种田老把式,因为管理精细,每年的庄稼产量都在村里数一数二,但真正让他服气的,还是镇上引进的新型种植技术及新品种。通过科学种田,他家的小麦产量和成色都有了明显提升。
去年初,徽王庄镇政府与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省农科院王法宏博士团队在大官辛村建立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利用起垄栽培技术种植优质高筋小麦品种“济麦44”3000亩,王法宏定期带科研团队前来进行技术指导。与普通小麦相比,该品种的小麦具有产量高、抗倒伏等特点,且因为起垄栽培技术的应用,每季每亩可为群众增收300元以上。这让当初还持有怀疑态度的周文学心服口服。
徽王庄镇耕地面积达9万余亩,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但群众仍采用分散种植模式,且以种植小麦、玉米等普通农业作物为主。如何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让农民富起来成为该镇主要负责人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引进力度,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高端人才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徽王庄镇党委书记宋占国说。
为提升农业生产条件,该镇用足用活中央、省市有关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并与相关部门积极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借助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项目,全镇新上路桥及地下管道灌溉项目,4万余亩农田实现地头引水;与区农开办对接,开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修建灌溉机井182眼,截止闸1座,扬水站4座,桥涵板桥19座,进一步方便群众灌溉。今年初,该镇与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对接,引进资金3000余万元,对部分田间农业生产路进行硬化。
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土地集中经营创造了条件。经徽王庄镇党委政府的持续推动,目前该镇已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各类型家庭农场10余家,涌现出种粮大户30余名。
大官辛村村民马传东流转土地1400余亩,成立圣东家庭农场,发展小麦育种、特色瓜果种植、旅游采摘等,合作社被授予“山东省放心农场”称号。“水利、交通等配套设施很完善,又有农业专家定期上门技术指导,我可要抓好机遇,流转更多的土地,带领村民致富。 ”马传东说。
确实如马传东所说,在转变传统一家一户种植模式的基础上,该镇从省市区农业部门聘请农技专家,定期走进田间地头,及时对农民进行技术辅导,让他们掌握更多现代农业技术。同时,不断加大与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力度,依托现有资源承接农业实验项目,引进高端产业人才,加速农业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截至目前,该镇共与2名博士、9名硕士在不同领域进行对接合作,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的植入加速农业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