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慧
日前,德州市民政局与市文明办联合发布2025 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这份倡议书,在倡导尊重传统的同时,鼓励市民采用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扫方式,代替传统的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习俗。这无疑是对传统祭扫方式的一次革新,也是对现代社会文明理念的积极响应。
倡议书提出,“明中华孝道,践行厚养礼葬”。“祭之丰不如养之厚”,这句古训在现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在快节奏的当下,许多人常常因忙碌的生活而忽略了对长辈的陪伴与关爱,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留待办身后之事。但实际上,真正的孝道应体现在日常的点滴关怀之中。当老人在世时,为他们端上一杯热茶、倾听他们的唠叨、陪伴他们漫步夕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才是孝道的真谛。清明祭扫时,我们要摒弃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以简约庄重之仪缅怀先人,这既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坚守,也是对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诠释。这种从物质到精神、从表面到内核的转变,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体现。
在创新祭扫方式方面,德州的做法也展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智慧。“德州民政”微信公众号开通网上祭扫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限制的缅怀空间。通过平台,人们可以通过敲击键盘、轻点鼠标,写下对故人的绵绵思念与无尽祝福,一束虚拟的鲜花、一段深情的文字,同样能传递出浓浓的哀思。而现实生活中,以献素菊、植翠柏、家庭追思等方式替代焚香烧纸是将环保理念与祭扫活动完美融合。素菊的淡雅、翠柏的常青,不仅是对逝者的美好祝愿,更是对大自然的呵护。这种创新的祭扫方式,为古老的清明习俗披上了时尚外衣,让清明节回归清洁明净,形成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扫新风尚。
倡议书中对安全责任的强调,犹如警钟长鸣,时刻提醒着人们。清明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祭扫与踏青活动交织。此时,强化安全意识、遵守防火规定、合理规划出行路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要在公共场所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避免因一时疏忽引发火灾,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多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既能缓解交通压力,又能减少碳排放,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遵守治安和交通管理秩序,确保祭扫活动安全有序,让清明的缅怀之情在安全的氛围中得以延续。
文明祭扫,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以文明为笔,以绿色为墨,以安全为纸,共同书写清明的新篇章,为建设“大德之州、文明之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