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下午3点,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未发现转移的消息,主刀医生、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徐敏玲和在场的医护人员如释重负,相视一笑。手术继续,一旁的休息室里,早已送到的午餐渐渐凉透,病房里,还有两名患者在排队等着当天手术。而在此之前的上午,徐敏玲在门诊已经接诊了45名患者……
如今已是盛夏,7月1日,早上7点钟赶到医院的徐敏玲,身上已经沾了一层薄汗。换上工作服,一天的忙碌拉开帷幕。
今天上午徐敏玲要值门诊,时间紧凑,但查房环节不能省,所以她特意早到了一个小时,用来了解前一天的手术情况如何、即将进行的手术标记是否做好,交班、下医嘱,紧锣密鼓中,她的门诊时间到了。
8点前赶到诊室时,走廊里已经有病号在等待,其中不乏熟悉的面孔。
“徐主任,我又来了!这是我亲戚家的表姐,在县里查着怀疑是乳腺癌,您快给看看……”王娟(化名)是她的老病号了,前年因为乳房多发肿块看了不少专家,专家都说要尽快做手术,但县医院没人敢给她做。王娟多方打听,辗转找到徐敏玲。徐敏玲没有推托,详细检查,认真制定手术方案。术后康复的王娟回家后逢人便夸,还常常介绍有乳腺问题的亲朋来看病。
“她是真心为我们考虑,技术又好,找她准没错!”王娟对徐敏玲的信任,感染着身边候诊的患者。
记者发现,来就诊的患者半数以上都是被徐敏玲的老患者介绍来的,徐敏玲笑言,乳腺科有今天的局面和发展,除了业务素质过硬,更得益于患者的信任。
17年前,毕业于潍坊医学院的徐敏玲来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受老师影响,徐敏玲一直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妇产科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为此她勤学苦练,很快就得到带教医生的肯定,逐步成长为科内的中坚力量。2013年,她成功聘任了妇产科副高级职称,同年,医院细分了妇科和产科,徐敏玲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妇科,并到北京妇产医院进修了宫腔镜和腹腔镜技术。此时的她已经成为医院一名妇科专家。
2015年,医院根据发展需求,委派徐敏玲外出学习诊疗乳腺方面的技术,以便回院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的乳腺科。当时的徐敏玲妇科事业发展顺风顺水,无论是年龄、技术还是患者口碑,都处在最佳状态。但她却义无反顾的放下自己最心爱的妇科事业,投入到一片从未涉及的领域——隶属于外科的乳腺科。
虽然跨越学科从头学起,但徐敏玲的好学与刻苦让她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乳腺疾病的诊疗知识和技术。学成归来的徐敏玲着手建设乳腺科,但试运行期间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既无病源又无口碑,一天只有2名患者,一个月也没做一台手术。相较妇科一天接诊七八十名患者的忙碌,徐敏玲无法接受。
“患者不来,我就主动出击!”闲不住的徐敏玲决定主动到社区、学校、单位进行科普宣教,而联系人都是她之前的老患者。在宣教中,徐敏玲充分利用自己的妇科知识,为市民送去了妇女全周期的宣教知识。渐渐地,向她咨询乳腺疾病的人多了起来。
真正的转折在2016年腊月三十这天来临,那天徐敏玲值门诊,一名年轻妇女来到诊室,刚坐下就开始哭。原来,这名妇女身患哺乳期脓肿,疼痛难忍。之前在青岛打工,腊月二十九那天觉得不舒服,但是临近年底,青岛的很多医院都劝她回家乡治疗。回乡后,问了几家医院,都说这情况需要做手术,而且只能过完年再做。
患者一边哭一边乞求:“医生,求求你帮帮我,我疼得受不了啊。”“帮!我一定帮。让我先给你检查一下好吗?”徐敏玲帮助患者小心翼翼的解开衣服,发现脓肿已经让患者的一侧乳房涨成正常的两倍大,颜色乌紫。但传统治疗手段是将乳房切开,再把脓液放出来,手术需要进行全麻,影响孩子吃奶不说,患者恢复刀口时也会有痛感。如何快速有效的将浓排出又让患者快速恢复?徐敏玲忽然想到通过超声引导,那很快就能确定化脓的位置,从而可以准确的将浓液抽出。兴奋得她立即和超声科联系,中午就安排了这台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抽浓,足足抽出500毫升浓液,术后患者前所未有的轻松,当天晚上睡了患病以来的第一个安稳觉,第二天还给徐敏玲发来了拜年短信。这台手术成为了病房成立后的第一例手术,也开创了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一项特色治疗手段。
如今,医院乳腺外科每周平均有20多台手术,九成以上是徐敏玲主刀。抛开每周1天半的门诊时间,她每天至少有3台手术。对她来说,晚上七八点钟做完手术回家,就已经是比较轻松的一天了。
徐敏玲坦言,相较于种种殊荣,她更喜欢看到治疗后康复的患者露出笑容,那是她的快乐之源,更是她前进的动力。
编辑、记者|唐志梅 通讯员|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