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 我市加力推进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数量居全省前三

4月2日,家住德城区十三局小区西区的于秀芬乘坐电梯,从4楼来到楼下花园,与街坊四邻唠家常,享受春日时光。今年85岁的于秀芬上下楼走楼梯很吃力,如今加装了电梯,上下楼方便多了。为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方便居民出行,我市加力推进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既有建筑加装电梯664部,加装数量居全省前三。

政策破冰:降低表决门槛,提高加装效率

负责十三局小区西区电梯加装的建设单位是德州市众旺加装电梯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人赵春岐从2020年开始就从事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宣传推广工作,他见证了我市“加梯”政策的逐步完善。

“此前,加装电梯需要同一单元的全体业主同意,推广工作开展得不是很顺畅。”赵春岐说。2022年修订的《德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调整加装电梯表决比例,由本单元全体业主同意,修改为由本单元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即可,降低了加装电梯启动门槛。

我市还编印了《加装电梯项目手续办理指南》《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图集》,进一步明确手续办理部门、办理时限、申报材料及注意事项,并为业主提供了加装电梯流程图、配套表格样表和协议书样本等。

为进一步解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涉及部门多、手续多,办理时间长、难度大等瓶颈制约,我市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一件事”集成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间,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的相关事项全部纳入政务线上办理系统,向申请人提供“事项清单”和“示范材料”。建成“窗口受理+社区指导”的双轨服务体系。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和41个街道设立54个加装电梯办事专窗,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步到位”;在城市社区设立加装电梯帮办员,全市共有228名帮办员,主动做好宣传发动、服务指导、民意协调等工作,方便群众咨询、办理加装电梯业务,实现加装电梯业务就近“帮办”。

资金破题:10万元补贴撬动民生工程

加装一部电梯需要花费几十万元,要得到业主支持,核心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我市推出系列政策举措,为解决加装电梯资金筹措难题打开了突破口。”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科长陈新林介绍。对中心城区符合条件的加装电梯项目,每部电梯财政补贴10万元,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共同承担,其他县(市)根据各自情况均已制定出具体补贴政策。同时,增加公积金提取项目,化解资金筹措难题,加装电梯房屋所有权人及其配偶可按相关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出资加装电梯。此外,研究出台加装电梯出资分摊比例参考,方便业主协商,促进意愿统一,帮助业主尽快达成“加梯”共识。

好政策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很多居民小区踊跃参与、竞相加装电梯。位于德城区新湖街道马庄社区的军分区干休所小区内,4栋楼8个单元已加装电梯7部。宁津县东方花园小区是全市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最多的居民小区,累计完成加装电梯57部。

产业赋能:90分钟吊装背后的产业革新

加装电梯工作跑出“加速度”,离不开本土电梯产业的有力支撑。宁津县是江北最大的整梯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拥有电梯生产企业近300家,年产值超过70亿元。

近日,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召开了老楼加装电梯推介会,聚焦“旧楼改造痛点”,从技术方案到后期运维,全方位展示了快装式钢结构电梯的独特优势。

“在前期基础施工完成后,现场90分钟即可完成主体吊装。”富士制御电梯行政部部长苑青松说,公司与山东建筑大学张瑞军教授团队合作,共同撰写并出版了《快装式钢结构电梯设计理论与方法》,填补了国内老楼加装电梯的行业空白。此外,该公司研发的快装式钢结构电梯产品,在产品质量、结构、外观、施工工艺、防水设计和交货周期等多方面均实现了迭代升级。

“现在通过制定标准,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了抱团发展,在市场中更有话语权了。”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立新说。

宁津县出台《加装电梯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制定实施了全省唯一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出台省内首个县级层面补贴政策,探索出一条“旧改+电梯”的宁津实践之路,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业务总量位于国内前三。

目前,宁津电梯产品已经遍布国内20多个省份,出口中东、中亚、韩国、俄罗斯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20余所院校家属楼均选择宁津电梯。

为推动电梯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宁津县打出系列“组合拳”,建成占地1000亩的电梯产业园。随着国家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全面启动,宁津电梯产业必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德林 胡兵 通讯员|赵松 孟娟
编辑|刘勇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