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娜娜
近日,山东多地纷纷发出赏花邀约,共赴春日浪漫之约。翻开各地诚意满满的赏花攻略,各种巧妙构思令人目不暇接,“处处有惊喜,入眼皆浪漫”。以花为媒介,文旅产业实现了精彩纷呈的升级,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沉醉于烂漫花海,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愉悦与幸福。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激活经济“一池春水”的“赏花经济”,连接着“诗和远方”,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日赏花,无疑是当下旅游业的重头戏。以花为媒,引得八方客来,为的不是让人们“走马观花”,而是打破“春日限定”,将流量变成“留量”。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其中的关键。这个春天里,很多地方结合当地民俗,推出多种以花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体验。比如,德州欢乐花谷首届樱花节,主办方匠心独运,打造“粉萌乐园”,精心设置樱花市集、樱花祈福、美拍大赛等特色板块,将游客的仪式感与幸福感烘托到极致。花经济以花为始,却又不止于花。通过多元互动、文化赋能,让赏花从“看风景”变为“品故事”,可以大大提升消费黏性和品牌价值,更好地助力当地经济增长。
让火起来的“赏花经济”持久红,各地政府部门和景区要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比如,济南连续4年举办花朝节,今年更是串联百花园、千佛山等15处景区,创新活动形式,推出多元文旅产品,让游客畅享“沉浸式赏花”。各地应围绕花资源,深挖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融入摄影大赛、美食节等元素,推陈出新文旅产品,让“赏花经济”亮点频出,以深厚底蕴实现长远发展。
突破“赏花经济”的瓶颈,还需要构建“花+”产业生态。菏泽作为牡丹产业的先行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牡丹IP,以牡丹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文化刊物层出不穷,其中电视剧《国色芳华》的热播,更是让屏幕前的观众对牡丹喜爱有加。菏泽的案例表明,只有将赏花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才可能创造出持久的价值。因此,以“产业之链”延伸其价值空间,在鲜花种植、培育、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精耕细作,从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挖掘花的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推动“赏花经济”流量变“留量”、风景变“钱景”。
(作者单位:庆云县中丁乡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