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 增强干部应急处突能力
□王文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国式现代化越是向前推进,各领域所面临的新情况就会越多,需要防范化解的风险挑战也就会越复杂。在此背景下,党员干部要着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在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应急处突能力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要素。进入新时代,党对干部增强执政本领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其中应急处突能力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能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实现化危为机。面对突发事件,唯有具备过硬的应急处突能力,才能在复杂局面中从容应对、化危为机。
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升识别风险的能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首先要克服侥幸心理,因为这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党员干部需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摒弃“应该不会出问题”“一般不会出大事”“出大事也轮不到我”等错误观念。要扎实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全面梳理潜在风险,开展科学的风险评价。例如,深入分析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准确评估其发生概率,以及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方案,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要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提升驾驭风险的能力。“驾驭风险”意味着在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因此,需加大系统全面的应急知识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涵盖理论知识的深入讲解与实践经验的生动传授,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要积极运用三维场景仿真、现场互动问答等多元化手段,组织开展从预警到救援的全流程应急响应模拟演练,让党员干部在模拟实战环境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此外,还应实施多岗位锻炼机制,让党员干部既能够在职能部门接受专业训练,深入掌握应急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机会投身基层一线,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切实提升驾驭风险的能力,有效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等问题。
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要紧密结合应对风险实践,查找工作流程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需要党员干部具备敏锐的应急思维,能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既要做到快速反应,又要遵循科学规律,有章有法地开展应对工作。同时,还要善于区分轻重缓急,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各项应对措施精准有效。此外,党员干部还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见识和胆识。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有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灵活应对风险。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突工作。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动员等方式,引导公众了解危机真相,消除恐慌情绪,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全民参与、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危机的有效化解。
(作者单位:夏津县委党校)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