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桂起
孙玉海先生的《了然斋集》即将出版了,嘱我为他的这本诗文集写篇序。我知道这个难度很大,因为他这本集中收入的作品,都是学写旧体文学的诗词歌赋。这对我来说难度有二:一是阅读难,读懂他这些作品要有相当的古典文学根柢,特别是对其中的用典要十分熟悉;二是评价难,今天虽然旧体诗词在民间兴起了一股热潮,创作者很多,但真正的好作品不多,能写歌赋的就更少,评价玉海的作品不容易找到参照点。因此,我便是赶着鸭子上架,勉强以自己的经验尝试对他的作品进行解读,谈点粗浅的个人感受。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玉海的作品也不例外,他的诗词歌赋皆为言志抒怀之作,有感而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对文学创作来说,“志”应是作品的灵魂。志的高下优劣决定了作品的境界。我看玉海的作品,觉得他志不在小,有鸿鹄高翔之愿,吞吐八荒之气。如他的四言诗《书怀》,开篇即曰:“纤纤袅姿,在水之旁。鸾翔鹤舞,露挹清芳。容止端谨,仪雅语祥。袂携春风,腹涵华章。立如玉树,行若飘苍。瞻顾六合,怅望八荒。顽石遍野,何处觅璋。空阔古今,横流沧桑。人迭事代,白驹电光。”给人视野空阔、志向高远的感觉。接下来叙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从孤怀自嗟的郁郁不得志中透出一种不肯向现状低首,更不愿蝇营狗苟、自甘沉沦的倔强与气节。他向往的是一种效法古人的洁身自好与超越世俗:“中心无昧,灿若日朗。鹄燕之志,判然霄壤。美人识吾,志在四方。特然伟立,无求无傍。隐身一域,披垢含光。世莫吾知,以曲图张。”对于那些世俗的污浊之事,他尽力回避,以求个人的心安。当然,这其中也有怀才不遇的牢骚,但最后他还是能够从中悟出人生的真正精神,升华自己的心性,追求完善个人的人生:“既志以永,利器深藏。精明蕴内,示俗愚盲。彼辈乏识,何能吾伤。回心自完,潜夜掘藏。特立独行,效彼首阳。咏菊自适,陶钧华章。销金铄玉,铸吾干将。十年一剑,面壁图强。会 当一试,屠鲸击浪。光冲牛斗,气凌浩苍。汝志伸日,万古流长。”我以为,在他的心中,屈原、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这些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玉海大致的创作追求及特色。
作为一个深受古典文学熏陶的文学青年,玉海的作品中浸透着古代士大夫的人文气息。这其中特别表现出他与世俗之间的隔膜及抗争。士不平则鸣。不愿混同世俗的人生追求,带来他内心的不平,发而为声便形成了他很多作品的创作源头。当然,不平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写作姿态。不平意味着玉海的创作追求一种强调个性、不甘流俗的精神向往,同时也带给他的作品一种孤傲峭拔、沉郁慷慨的风格。我注意到,他的作品中,写秋天的特别多。秋风、秋雨、秋霜、秋月、秋夜、秋云甚至秋虫、秋叶、秋花,都成为他咏叹的对象。诗歌中,他有秋晨歌、秋风行、秋风歌、秋霖歌、秋夜行、秋凉吟、秋风叹、深秋漫步歌、高秋白杨歌;辞赋中,他有暮秋赋、秋思赋。秋天的气象氛围、风物景致似乎特别能打动他内心的情感闸门,引发他超常的想象与感慨。“昨夜生凉意,爽然听秋声。寒蛩始高唱,嘶蝉转微鸣。炎凉本常态,悲喜何须生。年来日不惑,益远浮世情。”“岂知物候变,秋叶自飘零。寒飙随霜落,栗冽结雪冰。彼时尔安在,可复仍高声。念此心如水,万籁俱阒静。何必耽纷纭,且来赏秋声。秋声能几时,转眼即严冬。”“节换非吾力,运筹自天公。彼苍实公道,福谦并恶盈。知此自不忧,天君日泰平。悠悠尘间事,由来一笑中。智者审端倪,圣人常清静。清静复无为,且待起秋风。”时序的更迭、气候的变化、风物的轮回、景致的转变,在他笔下都化作了对人生的一种感知。即便是在写春天,我觉得他也是当做秋天来写,在春天的景物中透出的却也是一种人生迷茫与苍凉。“暮春何处不清新,骋目游观尽碧林。穿叶凉风声渐响,无边惆怅正黄昏。”“碧桃紫李已残红,老柳新椿正郁葱。满目春光皆笼翠,客心无奈已龙钟。”“烟柳平桥曲径幽,粼波浮玉煦风柔。悠悠对景情当悦,无奈难消岁月愁。”“二月人间诸物华,长绳难挽日西斜。浮生本宜及时乐,争耐凡心总负枷。”这些诗虽然写的是春天的景物,而透露出的却是秋天的心绪。我以为这种心绪的形成,也是作者的人生感受渗透入其中的结果。玉海有诗句云“人到中年淡如菊”,恰正言明了他的这种心绪。中年与少年、青年不同,少了那些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豪气,而多了一些历经人生磨砺的无奈与惆怅。因此,眼中虽然看到的是春花明丽,而心中感悟的却是韶华易逝。
从风格的继承上,我感觉,汉魏六朝的文人诗大约对他的影响很大。如《人生叹》一诗,读后感觉很有些建安风骨与竹林气韵隐隐蕴藏在里面:“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荣悴朝与夕,仿佛木之叶。春生夏葳蕤,秋来转萧瑟。鲜妍能几时,枯槁旋见没。往者不可追,来日又迅过。驹隙人已老,几个建功业。念之生悲戚,浮生何所乐。彭祖寿八百,终亦归寂灭。去日直似梦,历历云拂月。吾生也有涯,夙昔多舛错。过四复望五,天命日渐迫。诸事如走马,年来益不惑。亲旧多衰病,睹闻心惨恻。天意甚难违,人事见纷谢。乡园日凋敝,耆硕颇驾鹤。试问此归宿,世间谁能脱。归化在一朝,万古眠幽穴。形骸似烟消,精魂如云灭。亿载此悠悠,洪荒彼漠漠。浮生如露电,倏忽即销铄。穷达似有命,贵贱徒消磨。病痛各秉受,寿康自怡悦。悲戚究何益,枉使身病弱。欢乐须及春,转眼日西堕。天地任浮沉,登临怅轩豁。知命无忧惧,圣人持欢谑。未知生之奥,焉顾死之所。老氏骑牛去,庄叟鼓盆歌。衰病不可为,盛壮当腾踔。寸阴贵尺璧,书绅铭右座。自爱兼善葆,守独甘寂寞。名势暂云浮,富贵终叶落。怀旧缘有心,忘情在无我。静澹可延龄,孤清寿松鹤。万事如流水,纷纷眼底过。贵贱归北邙,得失成南柯。念此冷观世,慎勿心肠热。红尘自纷扰,蝼蚁寡英特。茫茫化尘土,寂寂终灭没。唯尔非常人,皇皇有述作。大声如镗嗒,小音类铙钹。英声传千代,令名垂竹帛。明光争日星,壮气留山河。回看原上草,秋深付野火。草木盛一秋,金石永不磨。念兹复念兹,小子勿蹉跎。”读这首诗,感觉到阵阵古风扑面而来,恍惚之间似乎让人置身于千年流淌的历史长河中,从那一代又一代不断涌动的生命波涛上体会着时光的幻化与人生的浮沉。当代学习古典诗歌的人,除了少数研究者之外,大多集中在唐诗宋词领域,对汉魏六朝的作品颇为陌生;而写作旧体诗词的人更极少去研习汉魏六朝的诗风。其实汉魏六朝诗歌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其对唐诗宋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杜甫就十分推崇庾信,曾有“庾信文章老更成”的诗句。我以为,研习汉魏六朝诗歌对学习写作旧体诗词也有很大帮助,可以使诗风显得古朴厚重,避免很多人都有的轻浮毛病。读玉海的诗,感到他在诗风上能够追步古人,远离了一般人的俗态与轻浮。
玉海的这些诗词歌赋很喜欢用典。典故的丰富说明他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史知识功底。玉海作品中的典故运用得很自如,这些典故与他情感的抒发及心绪的表达能够相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很少给人生硬的感觉。很多典故在他的作品中似是随手拈来,于不经意处转化为诗意的灵光。用典是中国古典诗文常用的表达方法,古人很看重用典的能力。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苏轼、辛弃疾等都是用典的高手。用典讲究在不经意处,以惯常典故隐含于诗词内容之中,含蓄表达出作者的新意,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勰 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典故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玉海的用典,虽不能说达到了古人的水平,但却可以看出颇得古人要领,有了很好的基础,如上引《人生叹》一诗中的“贵贱归北邙,得失成南柯”“回看原上草,秋深付野火”等句皆为用典的好句,分别化白居易“北邙冢墓高嵯峨”“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诗句与李公佐“南柯一梦”的故事于其中,与自己的诗意相融合,却又不显得突兀碍眼。其他如《返真歌》中的“露重蝉更饥,仓深鼠皆饱。唯有云间鹤,见几飞鸣早。”用骆宾王《咏蝉》诗句、《史记》记李斯故事、明代陈继儒“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衙”诗句等典入诗,也十分地自然、妥帖。不过,如认真讨论,玉海的作品中也有用典过于繁复的问题。典可用,但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所谓适度用典、巧妙用典,方为高手。此乃个人之见,供玉海参考之。
对玉海的作品,拉拉杂杂写了如上这些内容。自然,玉海的作品还有很多可以说的体会,但我个人的解读大略主要在以上几点。就素质而言,玉海的作品在当代这些学写诗词歌赋的作者中,我认为可达到上乘,内涵有深度,形式有章法,文笔有才气,假以时日还可以有更高的造诣。临末,我以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玉海的勤奋。一个人的才气当然与其先天的禀赋不可分开,但是一个人的成就却少不了勤奋的作用。玉海的勤奋首先表现在读书上,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读书面甚广,经史子集无不广泛涉猎,这奠定了他创作的知识结构与艺术素养;其次,在创作上,玉海也是勤奋的,从他步入文坛开始,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从诗词歌赋到小说、杂文,他皆有佳作。平心而论,这对于一个天天忙碌于编辑工作,仅仅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作者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宝剑锋从磨砺出”,如果把玉海的创作成就比喻成一把宝剑,那么这柄剑的铸就无疑是经过了千辛万苦的过程。玉海的成就是他热爱诗词歌赋创作且勤奋于这一领域创作的自然结果。衷心祝愿玉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上取得更大成就!
二〇一九年二月五日草于鬲津河畔
(季桂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德州学院原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注:《了然斋集》,孙玉海著。团结出版社出版。2019年2月第1版。)
孙玉海简介:
孙玉海,男,汉族。1972年7月生,山东平原人。山东大学毕业。诗人、作家、青年辞赋家,新闻工作者。首届德州英才。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德州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德州市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现为德州日报特稿部主任、德州日报文艺副刊《柳湖》主编。出版诗集《一个人走路》(获德州市第三届精神文明精品工程奖)、散文诗集《流浪者之歌》。创作涉猎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杂文等各类文体。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