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莹
曾几何时,婚丧嫁娶的“面子工程”成了许多家庭“不可承受之重”——天价彩礼掏空积蓄,豪华丧葬透支亲情,人情往来异化为“债务清单”。这些陈规陋习,如同无形的枷锁,让本该温暖的人生仪式变成沉重的负担。为生活“松绑”,为幸福“赋能”,推进移风易俗正成为一场关乎生活品质的社会变革。
破除“金钱绑架”,让情感回归本真。在德州,一场“减法行动”悄然兴起,陵城区糜镇的“厚养薄葬”公约,将丧葬费用从数万元压至千元;乐陵市的“零彩礼集体婚礼”,让婚姻摆脱物质的捆绑;武城县的“新风故事会”,用邻里家常话解构攀比心理。这些实践没有宏大的口号,却直指问题的核心——当仪式不再与金钱画等号,亲情、爱情、友情才能显露出最质朴的底色。移风易俗,不是要消灭传统,而是剥去浮华,让情感回归“真心”的价值尺度。
人情“减负”,社会“加分”。陋习的破除并非简单的“禁止”,而是社会共识的重塑。德州通过“板凳课堂”“小戏小剧”等接地气的方式,让群众在参与中重新定义“体面”。一场简约的婚礼,因亲友的真诚祝福而难忘;一次文明的葬礼,因对逝者的真心缅怀而庄重。这种转变,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更涤荡了人际交往中的功利迷雾。当社会风气从“比排场”转向“比真情”,幸福便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移风易俗,是一场发展观的升级。陵城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融入文旅景区,吸引企业投资绿色农业;齐河县孝老爱亲家庭的故事,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这些案例恰恰说明,文明新风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当社会资源从铺张浪费转向品质生活,当人际关系从功利计算转向真诚协作,城市便获得了更可持续的竞争力。
移风易俗,既是为个体人生“减负”的必答题,更是为社会发展“加码”的优选路径。这既需要制度引导,但更依赖每个人的觉醒,少一份跟风攀比,多一份理性选择,少一些物质负重,多一些精神自由。正如德州实践告诉大家的:唯有卸下陋习的包袱,幸福才能真正轻装上阵。
(作者单位:陵城区丁庄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