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荣
老家有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街道,前面的街是奶奶居住的地方,后来二伯一家人住在这里,再后来,退休的父亲索性在旁边盖上了新房。有了住处,我们姐弟三人回老家的次数更多了。笔直的马路,20多分钟的车程……老家的一草一木仿佛就在眼前,老家的故事更是时时萦绕在心头。故事中每个镜头都浸满苦涩和甜蜜,体现了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苦难走向幸福的变迁。
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居无定所食不果腹,时常举家逃难,躲避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奶奶家、爷爷家跑荒,在颠簸流离中相识,定了婚约。爷爷家当时已经没落,借住在别人的偏房里。结婚不久,个性要强的奶奶鼓动他干起卖豆腐的小买卖。他俩起早贪黑地忙碌,日子渐渐好起来。父亲兄妹六人的先后到来,给日子增添了盼头。爷爷心里很是欣慰,与奶奶商议,他兄弟几个结伴去村东头窑上干活,以缓解紧巴的日子。
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血气方刚的父亲被抽去土桥某工厂干活,由于肯吃苦得到厂长赏识,当“保家卫国参军光荣”的潮流来临,第一个给父亲报上了名。父亲参军后不久,爷爷去世。当妇女主任的奶奶领着儿女们艰难度日,好在父亲在部队上省吃俭用,常常挤出微薄的薪资贴补家用。
母亲跟父亲结婚时,和三伯三婶分住东西两里间。几年后,他们才有了自己的新房。我6岁那年,父亲可以带家属随军部队了。1982年,参军20多年的父亲从部队转业,担任地方法院庭长。老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起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家家户户富裕起来了,电灯取代了煤油灯,开始有村民购置电视等家用电器,老百姓的生活从此芝麻开花——节节高。
历经4年光阴,丁东水库的修建彻底解决了德州城区工业、生活用水紧张状况。1997年,各村陆续开通了自来水,不久又引来了黄河水,村村通小公路也通到村里,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2006年1月1日,长达几千年的农业税取消。农民农闲时外出打工,务农、挣钱两不误,在城里购买楼房的人渐渐多起来。村里的不少农户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设施,大大方便了来自天南地北的蔬菜批发商,泥泞难行的泥土路已成为历史。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以及各种牌子的汽车,停靠在老街两侧,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的入户,让人们的视野日渐开阔。“走出去,请进来”,生产技术、经营模式日新月异。京沪高铁等铁路线的修建,形成了连接远方的纽带。这个名不经传的村庄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挺起了自豪的胸膛。
近几年,为响应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号召,老家在原先大棚种植的基础上,搞起蔬菜认领采摘与休闲垂钓项目。路的左边,各式各样的蔬菜瓜果长势喜人;右边是大小不一的池塘,波光粼粼,荷香鱼肥。再往前走,就是堂弟九贵开的农家乐饭店,环境整洁,饭菜实惠可口。
盛世的中国,盛世的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造就了每个村庄不同凡响的美。徜徉在这里,亲情乡情、乡音乡韵总是那样地令人快慰。
老街,还是那条老街,前辈人经历的苦涩渐行渐远,今天的人们正朝着全民小康的目标跨进。老街,是村庄变迁的一面镜子,融入了乡亲们的期盼和梦想。如今,老街的人们正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劳动,谱写时代昂扬奋进、激情圆梦的幸福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