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民营经济

“融资高山”一直是困扰我市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中,银企对接不畅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久前,借助市工商联举办的“金桥沙龙”,浦发银行德州分行为德建集团授信5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已用于材料集中采购,大大缓解了德建集团的资金之渴。

更让德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志新感到欣慰的是,由于贷款及时注入,还为企业节约成本200万元。

“在建筑原材料市场,谁能拿出足额现款,谁就享有议价权,也就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优质原材料。”马志新说。正是通过“金桥沙龙”这个平台,德建集团与浦发银行德州分行实现了良好沟通,保证了贷款及时拨付。

去年至今,市工商联已先后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以及中泰证券等机构联合举办10期“金桥沙龙”,服务企业158家,促进放贷突破31亿元。

把实事办到企业家心坎上

短短1年时间,取得如此大的成果,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金刚看来,市工商联作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联系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民营企业家的“娘家人”,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民营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举办“金桥沙龙”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把实事办到企业家心坎上,从最初酝酿到成功举办,市工商联下足了功夫。

调研中,市工商联发现,“融资高山”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信息不对称、双方见面少、沟通渠道窄、相互信任度低、缺少合作平台等问题阻碍了银企往来。为此,市工商联把搭建新型金融服务平台作为促进银企合作的切入点,对服务方式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

2017年5月,市工商联组织市内123家企业和17家金融机构共同举办了“银企直通车”活动,现场热烈而隆重,但随后的跟踪调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这种对接形式“好看不中用”,银企之间只停留在相互递交材料、相互留联系电话、浅层次表达需求上,双方沟通很不充分,活动结束后很多对接活动就没了下文。

针对这一情况,去年起,市工商联把银企对接活动由大变小,把“撒大网”“赶大集”变为“小圆桌”“小沙发”,酝酿推出“金桥沙龙”,实现了银企精准对接,成功打造成民营企业与银行机构面对面、点对点的金融服务形式,受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的欢迎。

“一米远”距离增进银企互信

“‘金桥沙龙’能够使我们中小企业深入了解银行的信贷产品、信贷政策、授信条件和放贷意向,我们在需要时可精准地向有关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梁子黑陶董事长梁丽霞说。她在参加邮蓄银行德州分行承办的沙龙现场提出了300万元贷款申请,10天后便办理完贷款手续。

据了解,“金桥沙龙”每期选择1家金融机构承办,组织10到20名企业家参与,使银行行长、部门经理与企业家“面对面、点对点,人对人、一米远”近距离交流。双方既可谈业务,也可增感情;既能感性认知对方个人品性,又能理性认知对方单位情况;金融机构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所需所盼和急需解决的资金问题,企业能够详细了解各种金融产品的服务功能。

如此,把原来生硬、程序式的洽谈变为温馨、真诚的交流,信贷业务中存在的不知情、不信任、不敢贷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这一形式,也很受银行方面的认可。在浦发银行德州分行业务副行长李政看来,“金桥沙龙”能够使他们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方向、信贷需求,他们可根据企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信贷计划,提供信贷服务,逐步形成银企对接长效机制。

浦发银行德州分行在举办的第一期沙龙现场便向德建集团、黑马集团、东海集团分别授信5000万元,半月内贷款全部发放到位。

有效对接实现政银企“三满意”

借助“金桥沙龙”这一平台,去年6月至今,交通银行德州分行已向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突破1亿元,税融通2000万元。“‘金桥沙龙’既是银行与部分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也是银行向全市企业宣传信贷产品的阵地。”交通银行德州分行部门经理李达说。

经过长期探索,“金桥沙龙”实现了政银企“三满意”,产生了丰硕成果,一是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了融资环境;二是有效促进了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覆盖面,增加授信企业范围,提升了银行业绩和效益;三是有效助推了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徐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