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瓜果地图”,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张明昭

近期,瓜果蔬菜大量上市,为解决自产自销进城农民销售的问题,德州市推出2025年中心城区果蔬地图,通过54处临时销售点的精准布局,不仅化解了农民的销售难题,更勾勒出城市治理的温暖底色。

在城市化与现代化并行的进程中,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平衡始终是一道必答题。过去,每到瓜果蔬菜上市旺季,自产自销的农民在城市路边随意摆摊售卖,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但这些农民也有苦衷,他们辛苦劳作收获的农产品,急需找到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对此,德州城管部门没有简单采取 “一禁了之”的粗放管理方式,而是深入中心城区主干道旁的居民小区走访调研,联动物业,综合考量人口密度、消费需求等因素,广泛征集市民意见,最终科学规划出54处临时销售点。 推出“果蔬地图”,体现出城市管理者对民生需求的尊重与回应,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城管部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责任担当。

“果蔬地图” 构建起多方共赢的生动图景。对农民而言,合法合规的销售点位让他们告别 “打游击” 式经营,不再为躲避执法担惊受怕,安心售卖换来稳定收入;对市民来说,下楼即达的新鲜果蔬摊,省去了奔波采购的时间和中间环节的溢价,让 “菜篮子”“果盘子” 既丰盛又实惠;对城市管理部门而言,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等 “城市病” 迎刃而解,市容市貌与民生温度得以兼顾。同时,市民与农民在交易中的互动交流,无形中打破了城乡隔阂,增进了彼此理解,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烟火气与人情味。

“果蔬地图” 充满了对 “智慧基因”的创新应用。农民和市民扫码即可获取的《自产自销瓜果蔬菜农民进城销售服务指南》与导航功能,让信息传递突破时空限制;辖区城管队员的联系方式实时在线,确保服务响应“零时差”。“互联网+城市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更让传统的“管理”思维向现代“服务”理念悄然转变。

“果蔬地图” 是对 “三农” 工作的有力回应。农业丰产更要丰收,农民辛苦劳作的成果需要畅通的销售渠道来变现。德州以一张“果蔬地图”搭建起城乡产销的桥梁,既保障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激发了农业生产积极性,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解决好农民的“急难愁盼”,就是夯实农业发展的根基,筑牢乡村振兴的底座。

城市治理,既要关注高楼大厦的“面子”,也要关注民生幸福的“里子”。德州推出“果蔬地图”虽是一件小事,却关乎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着城乡的和谐发展,关乎着民生的幸福指数。希望更多职能部门多从群众需求出发,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用更多有温度、有实效的举措,让城市既有秩序井然的“颜值”,更有温暖人心的“内涵”。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