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人人参与,让文明成网络“通行证”


刘晓东

日前,德州市开展“网络同心文明同行”青少年网络文明手抄报征集活动。孩子们用图文并茂、色彩斑斓的视觉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童趣与思考的文明画卷——“绿色网络,健康生活”“文明上网,快乐成长”,这些工整稚嫩的文字,表现了青少年对清朗网络空间最真挚的向往。

文明立,则网络兴。在网络文明的浩瀚星空中,每一个积极参与者都是追光的行者。宁津县张大庄镇双碓村文艺队队长段书荣带领队员在田间地头拍摄多部提倡移风易俗正能量的微电影,让乡土文明借数字流量赢得关注与赞誉;平原县直播带货达人鲁小坤建起全市第一个公益助农电商直播基地,通过对村民的培训和直播账号的辅助运营,让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无数生动实践证明,当每个个体都主动肩负起责任,温暖与善意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照亮网络空间的每个角落。

当然,在网络空间中,有人传递文明美好,但也有人恶意“倾倒”垃圾信息。当热点事件的评论区被暴力语言刷屏,理性讨论便成了稀缺品;当谣言借由恶意转发穿透屏幕,不明真相的个体可能陷入焦虑与对立;当网络论坛被营销号的重复灌水帖占领,有价值的信息便如沉底之沙难见天日。

每个网民都应该明白,失去文明的表达,不仅是伤人的暗箭,也将在网络空间沦为无法通行的“废票”。在评论区写下观点前,我们不妨先以现实中的同理心打磨语气;面对热点事件时,更要耐心核实信息,避免盲目跟风。只有我们每一次的“点赞”都传递真诚认同,让每一次“转发”都肩负真相责任,知荣明耻、慎守善德,多些主见、少些盲从,多些理性、少些冲动,网络正能量便能不断“刷屏”。

网络空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从今天开始,让每次表达都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通行证”,让我们的精神家园既充满活力、又秩序井然。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