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一企一特色”安全文化品牌创建巡礼 | 凯密迪化工公司:人人都是安全员

编者按: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与魂,是安全生产的内生动力。为深入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市应急管理局围绕“自发自律自治”的安全文化理念,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一企一特色”安全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行业企业积极响应,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安全文化品牌,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可复制推广的优秀成果。现选取部分企业典型做法予以刊发,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德州凯密迪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夏津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1年,拥有年产一万吨钠法固态次氯酸钙生产装置。公司是德州市两个体系建设标杆企业、夏津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县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拥有12项独立知识产权,核心产品钠法次氯酸钙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迫切需要。公司始终坚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经过不断摸索创新,逐渐形成了以“安全生产、万无一失、一失万无”为核心的安全文化体系,切实提升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极大地提升了公司本质安全水平。 


1


立体化理念宣贯,筑牢思想防线

安全文化的提升更需环境氛围的滋养培育,凯密迪化工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和方案,从转变员工意识入手,通过理念塑造、价值观培育和载体创新等方式,激发全员内生动力。

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逐渐树立了“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安全价值观,凝练出“安全生产、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12字安全理念,并将该理念作为公司晨会安全誓词的核心内容,每日由班组领诵,潜移默化强化员工安全责任意识。


2


创新参与机制,激活主体责任

为提高企业员工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设立无监控状态下的意见箱,结合企业内部隐患排查奖励制度,鼓励员工上报身边不安全事件。例如,在准备操作设备时,员工发现液氯库吸收塔喷淋系统的一个管道防溅罩脱落,提交后隐患闭环整改,给予上报人100元奖励。晨会作为“安全一刻”重要环节,组织员工主动分享隐患排查经验,营造出“比、学、赶、超”的安全氛围。

针对新入职员工开展事故模拟演练,高度还原同行危化品泄漏场景,使员工深刻转化“别人的事故”为“自己的教训”。同时,每日公示主要负责人签发的安全承诺书,将其打造为文化载体,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员工上报安全隐患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各类隐患建议20余条,主要涉及生产一线区域的安全问题,兑现奖励举报2000余元。


3


精细化异常处置,防范风险源头

结合钠法次氯酸钙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岗位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演示,进一步细化异常工况处置卡,并开展实战演练10余场,引导员工应用处置卡成功化解反应釜异常事件,有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结合夏津县推行的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建设,组建了企业应急救援处置小组,明确“135”反应运行机制,即“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实现了隐患及时发现、风险及时控制、问题及时妥置。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刘德宝  编辑 | 张志宁
审核 | 王贺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