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培心幼儿园被曝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引起广泛关注。这一消息像一把重锤,砸在无数家长心上,也引发全网对学前教育安全的强烈关注。
幼儿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本应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然而,幼儿园的过度追求效益、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漏洞……让孩子们的健康成了利益驱动下的牺牲品。悲剧已发生,伤害已造成,如何在后续避免,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重于天。校园食品安全更是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期待,对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必须零容忍。针对幼儿园食品安全,应制定 “史上最严”标准:食材采购必须锁定资质过硬的供应商,每批次检验报告都要存档备查;储存环节要实现“有毒有害物品零共存”,加工过程全程可追溯;添加剂使用实行“负面清单+总量上限”双管控,专人负责、专册记录,让每一勺调料都经得起检验。
强化监管力度和效率是守护幼儿安全的关键。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主要原因还在于监管不严让“有心人”钻漏洞,处罚不严让一些人心存侥幸。一方面,建立跨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整合市场监管、教育、卫健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监管合力;改变以往“运动式”检查模式,实行“飞行检查”常态化,对食材采购、加工建立可追溯的电子台账,并鼓励家长和老师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中。另一方面,要明确“监管责任清单”,从食材准入到餐具消毒,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负责人,一旦出问题就按图索骥追责,让监管不力者付出应有代价。
守住防线,离不开机构的良心自律。幼儿园要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刻进骨子里,后厨人员健康证、培训记录、食材来源公示等,都应成为“硬性指标”。同时,要畅通公众监督渠道,鼓励家长、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甘肃天水幼儿园血铅事件为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它提醒着我们,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无论是商家还是监管部门,都应牢记自己的责任,用良心和担当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固的食品安全防线,绝不能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作者单位:乐陵市郑店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