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别让手机作业“偷走”孩子们的暑期快乐


□鲍文慧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严禁用手机布置作业”“杜绝让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一举措,既是对“双减”政策的深化落实,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让教育回归课堂主阵地,让成长回归家庭本真。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校内教育的“隐形负担”还困扰着学生和家长。手机作业便是典型代表:教师通过APP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上传视频打卡、家长需逐题批改并反馈……这种“技术赋能”的作业模式,看似高效便捷,实则异化为新的负担。一方面,学生被迫陷入“屏幕依赖”,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不仅损害视力,更导致注意力分散、思维碎片化。另一方面,学生父母下班后还需辅导作业、拍摄视频、上传系统等,有的甚至因“技术不熟练”被点名批评,亲子关系在“打卡焦虑”中逐渐异化。值得警惕的是,手机作业实则模糊了教育责任边界。学校将批改作业的职责转嫁给家长,将教育效果的评价依赖于技术平台,看似“数字化管理”,实则推卸了教育者的主体责任。

严禁手机作业,有助于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让学生在暑期能够摆脱手机的干扰,静下心来阅读书籍、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不再为检查批改作业而焦虑,能够有更多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陪伴孩子成长。

当然,要确保规定真正落地实施,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确保教师严格遵守规定,不通过手机布置作业。同时,要合理安排暑期作业,注重作业的质量和多样性,避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课业负担。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严禁用手机布置作业的规定,是对教育痛点的有力回应,也是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们能摆脱手机作业的负担,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暑期,为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