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傍晚6点的乐陵德百广场上已泛起烟火气。“糯米糍小哥”田佳兴的摊位前,榴莲的绵密、杨梅的酸甜、芒果的清香悄悄散开,一盒盒色泽鲜亮的馅料被码放得整整齐齐。他举起手机镜头,笑着招呼:“出摊了啊朋友们,新鲜现做,先到先得!”视频刚发到顾客群,成串的付款提示音便开始叮咚作响。“还没见着客户面呢,30多单已经订出去了!”田佳兴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谁能想到,这个日均营业额超2000元的火爆摊位,半年前还是个举步维艰的流动小摊。今年之前,田佳兴还是个鲜少与人交流的淘宝店主,因性格内向,他萌生了摆摊“练胆儿”的想法。在家人支持下,他推着流动小摊在开元中学门口卖起烤肠,可很快就碰了壁:小小的校门口竟挤着5个烤肠摊,“客源少,一天营业额不到100元。”田佳兴至今记得那时的窘迫。
眼看自己的“摆摊梦”即将夭折,妻子刷到的糯米糍制作教程成了转机。“这个看着好吃,要不试试?”田佳兴跟着教程做了第一个,软糯香甜的口感让他看到了希望。但上次的教训让他不敢马虎:“吃几个会腻?比甜品店强在哪?”带着这些问题,夫妻俩一头扎进研发里。半个月时间,厨房台面上堆着试错损耗的原料,蒸笼里的糯米蒸了又蒸,馅料调了又调。凭着对口感的极致追求,他们终于打磨出了“独家配方”。
新摊开张后的首周,日营业额仅200元。但田佳兴认准了“品质为王”。每天坚持蒸制糯米面团,5小时的慢火细蒸让糯米散发自然的清甜;当日采购的榴莲、芒果等鲜果现做馅料,绝不隔夜;哪怕成本高,也坚持用进口奶酪现场打发,拒绝预制品,这让小摊慢慢攒起了好口碑。
今年1月,田佳兴突发奇想,把摆摊视频剪辑后发在抖音,没想到很快收获几百个点赞,不少人追问摊位地址,当晚销量就创了新高。从此,他的日程表更满了:上午9点到下午4点准备原材料,傍晚6点到10点出摊,收摊后洗刷完毕,再把4小时的素材剪成1分钟短视频,常常忙到凌晨3点。他的抖音号“老四摆摊记”很快积累1.8万粉丝,小摊生意渐入佳境。
更让田佳兴暖心的是城市治理的温度。今年年初,乐陵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规范整治,将街头四散的商贩集中起来,免费提供标准化摊位,在德百广场打造了一条小吃街。“以前推着小摊打游击,既堵路又危险,顾客追着摊位跑。现在有了固定摊位,就像有了‘家’!”他笑着说。摊位稳了,客源也稳了,每天的营业额都稳稳超过2000元。
暮色渐浓,德百广场的小吃街灯火通明。田佳兴的摊位前,糯米糍正被一个个打包递到顾客手中。这小小的摊位里,藏着普通人的奋斗韧劲,也映着城市治理的民生温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邢仁宇 通讯员|苏安矗
编辑|胥爱珍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